耐克与阿迪达斯两家在华瓜分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匡威、美津浓等品牌的销售只是其十分之一左右,他们的在华产能较小,撤出机会不大。“中国品牌也面临成本压力,但是由于销售的主战场在中国,短期内转向东南亚市场生产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得不的艰难转型
耐克年报显示,2001年鞋类产品生产中,中国工厂占了约40%,排名全球第一,2005年这个数字降至36%,2010年则进一步下滑至34%。相比之下,耐克在东南亚国家越南的产能却一路高歌猛进,从2001年13%发展至2010年37%,取代中国第一的位置。
“随着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撤出,对于其位于上海的中国贸易总部影响并不大,因为其在华生产很多便是代工的,贸易占比不算大。而产品品牌营销和设计研发又多集中于国外。”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来看,面临转型的中国服装加工业,基本有两个出路。其一,是凭借长期加工的经验,继续承担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加工品类。比如一些鞋袜产品中,所需的工序就比一般的要复杂。其二,则是积极做一些ODM,虽然前期阶段会很艰难,但只是必经的过程。”马岗表示。
ODM相对OEM(代工)而言多了一些技术含量 参与了部分原始设计,因而利润回报率也更高。ODM亦有漫长的品牌建立过程,而以江浙及“晋江系”为代表的国内运动品牌也先后开始为转型做着准备。
马岗指出,最低端的生产成本优势不再,而高端的品牌价值又是中国服装品牌稀缺的,因此中端既涉及生产又涉及设计的ODM正是中国服装行业的相对优势。“中国有着众多的服装企业和大量人才,基础比较好。目前市场上比较具规模的361°、安踏等品牌都是从生产起家的,而像七匹狼等涉足设计的服装品牌现在也开始有着自己的优势。ODM的利润回报也更为可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