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制造直面成本考验 跨国公司阿迪达斯关闭在华工厂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苏州一家制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公司在越南建了一个直营厂,但运作起来并不顺利:一件衣服需要不同的丝线、纽扣等多种配件,但在当地市场根本买不到。在通关、出口等环节问题也不少。
  专家表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劳动力、土地等红利因素,外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差不多把其他所有国家甩在了旁边。而现在,随着中国红利的减少,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有机会趁势进入相关产业,这是资本转移的正常规律。外资的不断涌入,会推动这些新兴经济体加快改善物流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中国制造”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出口2亿件衬衫才能换来1架波音客机的外贸格局不可持续,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根本方向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02.5亿美元,增长10.5%,高出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1.3个百分点。同期,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1864.7亿美元,增长7.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9.5%,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郑跃声认为,出口2亿件衬衫才能换来1架波音客机,这种情况必然不能持续,“在中央政府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一定会沿着创新、升级这个方向持续走下去。”
  事实上,近些年“中国制造”的构成要素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苏州工业园区,西门子、三星、飞利浦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设计新产品。统计显示,苏州工业园区总部项目已达46个,外资研发机构累计达117家。2011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比达53.2%。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战略。“中国制造”既面临着新兴经济体的“挤”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压”的双重压力,也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现在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实现产业升级,在制造业结构上进行调整,由低成本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寻求产品和生产工艺在技术上的突破,最终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
  这是中国制造的根本方向。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