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产业用纺织品一枝独秀仍存软肋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3日

冯光忠指出,目前行业在标准方面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标准相对国外比较少,虽然建立了水刺非织造布的行业标准,但是水刺非织造布的用途非常广泛,针对用途分别建立标准还要做很多工作;第二,标准的适用性与涵盖范围还有欠缺,标准在有些方面过于笼统,缺乏量化细化;第三,由于标准的不完善与缺失,对于出口产品,一旦出现纠纷,检测机构与检测报告能否作为纠纷解决的权威裁决,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困难。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的权威性亟待提高。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实力不足,这是产业用纺织品又一重要致命软肋。”朱民儒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售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不足5%。在销售规模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高达14亿美元,而我国最大企业仅1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产能上,如纺粘行业,欧美国家企业平均达1.8万吨,我国平均仅3000吨左右。
  对于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李陵申也有同感,“在产业集中度低,大企业少的状况下,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肯定很低,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企业只能采取"拿来主义"模仿战略和跟随战略,很难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原创道路。”李陵申说。
  出路在何方
  针对产业用纺织品存在的以上问题,应如何解决呢?
  “以完善体系为手段,推进平台建设。”朱民儒建议。要建立、健全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标准、规范衔接;建立重点产品的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加强质量监督和产品检测,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产品使用安全。
  李陵申也认为,标准的确定和衔接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原来我们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只是埋头做产品,但是现在感觉到它的重要性了。当有标准出来的时候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李陵申说。“产业用纺织品跟铁路、交通、卫生、环保等许多行业密切相关,而每一个行业都有行标,产业用纺织品要被下游产业所容纳,就必须跟下游产业的行标接轨。而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严重缺失。比方说纸尿裤、湿纸巾这一类大家都已经用惯了的东西,现在才刚刚在做它的行业标准。它的强力、吸湿性指标定为多少合适?过敏性、舒适性怎么界定?再比如说超市里的非织造布购物袋,到底承重多少、反复使用多少次才算合格?这都是标准要做的事情。类似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许多都没有检测标准。”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艳认为,国家还应出台强制措施以保障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张艳还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证明其观点。如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行业生产的特种过滤产品可应用于热电厂高温除尘、垃圾焚烧烟气过滤等,对创造“一片蓝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热电厂、垃圾焚烧厂等企业购买过滤产品要提高生产成本,又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自然不愿购买。所以,国家应当对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别制定粉尘浓度标准并强制实施。
  作为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应在服务于标准规范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尽快推出产业用纺织品新标准。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目前实行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与发达国家采用的标准并不完全接轨。行业协会应组织专家义务为企业评估产品质量,以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