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添则分析,不少工作服定制订单外流,这跟本地企业做专意识不强颇有关系。“温州的企业在高端定制上有优势,福建的服装定制是发展得比较慢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打品牌做终端,即使有少数几家有做‘定制’这一块业务,但也是以终端为主。而温州就不一样了,它们的企业是全身心地在做服装定制,在定制上有较长时间的积累,不仅经验丰富且声名在外。”
陈志添表示,规模较大、较为规范的企业下单都需要竞标,尤其是高端订单,而竞标的这一举措就把很多企业挡在了门外。“竞标要求企业有好的资质,例如注册资金要达到多少,款式、工艺达到什么程度等,每一项都会有评分,而单注册资金这一项就把很多企业难住了。”陈志添告诉记者,几乎大企业的竞标现场都会有罗蒙、报喜鸟等这类综合实力强的温州定制品牌出现。
多渠道尝试突破
为了夺回市场,著龙国际等本土企业开始独辟蹊径,力求通过B2B模式等多个渠道来寻求突围之道。
“启动B2B,作为公司定制业务开拓的渠道之一。”蔡著龙表示,服装定制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没有库存,因为是定制,客户需要多少就做多少,即使有一些基础款当年没有卖出也没有关系,来年还可以继续卖,因为基础款每年都有需求;二是需要投入的广告较少,B2C的广告投入每年都在20%以上,而B2B每年的广告投入基本在7%~8%左右。
蔡著龙的观点得到了凯萨王、百事佳、搜狼进出口贸易等本土多家服装定制生产企业的认可。他们均表示,工作服定制面对的是单位而不是消费者,可控的因素更多。
“品牌服装企业基本上都是订货会的模式,下一季的产品预先订货预先生产,但是受天气等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库存便产生了,这是服装行业最头疼的问题,而服装定制不会。但却存在市场有限的缺点。”陈志添表示。
搜狼进出口贸易负责人陈先生称,开发客户是服装定制很关键的环节,其公司通过网络接到的国外订单,为其带来了较大利润。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