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美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案例危险源分析
序号
|
危险源
|
2011年案例(起)
|
2010年案例(起)
|
成人
|
儿童
|
成人
|
儿童
|
1
|
绳带
|
0
|
9
|
0
|
34
|
2
|
纽扣或小附件
|
0
|
6
|
0
|
8
|
3
|
燃烧性能
|
4
|
5
|
2
|
2
|
4
|
重金属(铅)
|
0
|
1
|
0
|
1
|
5
|
电池
|
1
|
0
|
2
|
0
|
合计
|
5
|
21
|
4
|
45
|
2011年因绳带问题的召回的案例有9起,全部为儿童服装,召回产品共约3.4万件,比2010年减少91%。绳带安全主要是针对儿童和婴幼儿服装的要求,拉带或绳索可能带绊倒、勒杀等危险(如图1),根据1996年发布的CPSC指南规定,尺码为2T至12的上衣颈部不应使用绳带,尺码为2T至16的上衣腰部绳带伸出尺寸不得超过3英寸且带头上不应结扣,该规定较我国标准GB/T 22702-2008 《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规定更严格。
2011年因纽扣等小附件问题召回的案例有6起,全部为儿童服装,召回产品共约6.3万件,比2010年减少约37%。纽扣等小附件安全也是针对婴幼儿服装的要求,纽扣可能带来吞咽、窒息等危险,根据美国联邦法规16 C.F.R. Part 1501 及1500.50-53对婴幼儿玩具和产品的规定,婴幼儿服装上不允许有尺寸在1.25英寸(3.18cm)以下的纽扣、小球、珠片等能够脱落的小附件,1.25英寸(3.18cm)以上的小附件则要做耐咬合性能测试,以防儿童误食或吸入气管带来危险,而我国标准GB/T 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规定儿童服装上存在该类附件时应有一定的附着强度,但有食物颜色或外形的纽扣不可使用,组合式纽扣不应用在婴幼儿服装上。
2011年因燃烧问题召回的案例有9起,召回产品共约3.9万件,比2010年增加约105%。燃烧性能是美国服装产品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在美国联邦法规16 CFR Part 1609/10/15/16中对各类服装产品的燃烧性能都进行了规定,以降低服装在接近火源时对人体产生的伤害程度。
2011年有1起因童装附件上的铅含量超标问题召回的案例,召回产品9万件,比2010年减少约10%。虽然服装中的有害物质种类较多,但目前CPSA法案禁用的有害物质只有亚硝酸酯和邻苯二甲酸酯两类物质,且尚无召回案例,美国联邦法规16 CFR 1303对涂料中的铅含量进行了规定,目前召回案例都集中在儿童服装上的涂料印花及装饰物的铅超标问题上(如图3),我国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对铅也有明确规定。
2011年因电池问题召回的案例1起,是一款著名户外运动品牌Columbia的电热户外防风服,召回200件产品,而2010年的2起案例召回了10.1万件产品,其中有9.8万件为一款电热围巾,这些功能性产品上的电池模块存在过热起火的风险。
总体来讲,2011年召回26起,召回产品22.7万件,导致召回的危险源与2010年相同,召回案例数量较2010年减少了47起,召回产品数量较2010年减少69%,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绳带问题,该问题主要源于设计,只要设计者充分重视,该类问题应该可以避免。此外,在燃烧性能、重金属含量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原料检测予以控制。
4结论
在国际贸易中,产品召回一直被认为是绿色贸易壁垒,但通过多年的运转来看,产品召回的确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提升了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召回也不仅限于进口产品,本地产品甚至国际名牌也时常出现在召回之列,例如2011年一款Chanel真丝女装因燃烧性能问题召回154件产品。
综上,CPSC的召回数据是我国纺织品的质量状况的重要反馈,反映出我国出口童装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我国出口企业应予以充分重视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我国质量管理部门应吸取国外产品质量管理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提升我国产品质量。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