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每一个品牌都存有遗忘期,一般成功遗忘期在1-3年。接下来的一年内,可能是体育品牌的一个挑战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另一服装品牌总监程先生也对《国际金融报》表示,李宁、安踏、特步等体育品牌,不但将在新品上进行激烈竞争,在去库存上也将针锋相对。
7月10日,李宁公司公布了最新整改方案,第一阶段措施主要重点是清理渠道存货,“只有存货清理干净,才能再谈其他规划,不然一切都是空谈。”而新任李宁执行副主席金珍君也对媒体强调,需要6至12个月解决库存问题。
奥运营销难奏效
6月6日,李宁在2012伦敦奥运装备发布会上宣布,将倾力支持横跨五大洲的600多名运动员,为他们提供专业运动装备,其中特别为中国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5支金牌之师--中国的“梦之队”--提供装备支持。安踏同样不甘示弱。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后,安踏一举击败了李宁、阿迪达斯等同行,最终与中国奥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为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的合作伙伴。根据这一协议,中国奥委会首次将2009-2012年的奥运周期打包,安踏获授权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11项重大国际赛事提供冠军装备。而安踏体育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赖世贤也公开表示,“双方合作涉及权益覆盖之广、年限之长以及赞助额之高,在中国奥林匹克史上都是空前的。”尽管双方协议规定不能透露具体赞助金额,但多数的市场分析根据往届赞助数字指出,安踏体育的赞助级别至少锁定在6亿元上下。
李宁和安踏对于伦敦奥运会再次寄予了厚望,然而,这次,或许带给它们的将会是失望。
“赞助伦敦奥运会并不会给各大体育品牌公司的业绩带来多大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国内的体育品牌而言已经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是这次远不及的,伦敦奥运会后对各体育品牌的销售情况也比不上当年的业绩。”胡华表示,他认为国民对于伦敦奥运会的关注度并不高,可能会对国外市场稍显利好,但影响也有限。
中国体育品牌除了“内斗”,还得御“外敌”,耐克、阿迪达斯除了借助伦敦奥运会这个主场,在中国的二三线市场同样对国内品牌发起了强大压迫攻势。
“中国是个泛运动化状态的国家,中国消费者具备了消费国际品牌的基础时,很少会考虑民族品牌。”程先生表示,借助资金实力,国际品牌将在二三线市场上与国内体育品牌展开“血战”。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