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知名运动品牌制造商阿迪达斯集团表示,今年晚些时候会关闭在中国的惟一直属工厂,原因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但是,阿迪达斯关掉的是自己在苏州投资的工厂,而其“中国制造”大部分由代工企业完成,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意味着阿迪达斯就此完全不在中国生产。依据历史数据看,国际知名鞋类和服装品牌由中国生产的比例在过去10年是一个非常平缓的下降趋势,尽管东南亚地区或南亚地区的产能快速上涨,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制造业基地。
由于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这包含汇率、租金以及资源价格等因素,尤其是劳动力工资大幅提高,逐渐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据悉,现在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越南、印尼等国的近3倍,这将迫使此类产业不可避免的国际转移,就像过去几十年从日本到中国台湾再到中国大陆的迁徙过程一样。目前中国仍然有行业成熟体系的优势,一旦东南亚地区的行业配套日臻完善,行业转移的速度会加快,规模也更大。
也有观点认为这些企业应该迁往内陆,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力短缺缩小了劳动力价格的区域差异,而制鞋业需要的是聚集效应,必须有系列的分工与配套。与其冒风险单独转移至内陆,还不如去东南亚国家“扎堆”更有保障。
中国运动品牌的崛起为代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客户,比如李宁、安踏等品牌也开始模仿“轻资产模式”,将生产外包给代工企业,而专注于设计和营销等与品牌有关的领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