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一场关于服装品牌的“政变”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0日

烟台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烟台市规模以上服装产量为11791.7万件,同比下降0.1%,其中,纺织服装类收入100.53亿,同比下降12.7%。

面对外单的流失,不少服装企业由外贸转内销,着眼国内市场,培育自己品牌,不再“看别人眼色行事”。娄礼仁介绍,比如长年做外贸加工的烟台盛泰服装有限公司,在代加工的基础上,培养了童装品牌“卯卯哥”,其品牌在市场上的评价很是不错。

原创赢得话语权 品牌还需要多方积淀

如果说,由外贸代加工到创建自主品牌,是烟台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早在10多年前,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烟台市荣超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超的举措,可谓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服装企业的转型,他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孙超回忆道,1995年—2005年十年间,是外贸加工服装企业疯狂的扩展时期。当时,地方政府提供许多税收政策,不少韩国、日本企业纷纷来烟台投资,加之服装企业门槛低,最低几千元便可成立一家小型服装厂。一时间,服装代工行业热火朝天。

“为自己干活,总比给别人干活舒服。”在服装代工行业黄金期,孙超做了几年代加工,便转向当时大部分服装企业不愿涉足的自主品牌,培养自己的品牌——荣超。主打运动休闲服饰以及保暖内衣,销往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

孙超称,创建自主品牌,设计研发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相较于深圳、上海等地服装设计的氛围,烟台尽管是一个服装产量大市,但设计研发人才紧缺。“目前,上万元都难聘到一位合适的设计师。”孙超说,一些年轻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师,宁愿在南方大城市挣几千元的工资,也不愿到烟台来月挣万元。

对于目前服装企业的转型,孙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由于生产工艺简单,风格流行,转型企业大都扎堆培养休闲品牌,致使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为了拓展新的产业链,去年,他开始涉足童装行业,并在韩国注册了“小超人”、“小金鼠”等品牌,打造“韩风”童装。

由外贸加工,到培养自主品牌,企业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也必经一个“阵痛期”,建议“多条腿”走路娄礼仁称,在服装品牌上,烟台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山东是全国服装产业大省,烟台是山东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烟台服装产业始终位居全省前两名,有些指标甚至位列第一。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0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