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体育品牌依旧在奥运营销上大手笔投入,可以被理解为试图复制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借四年前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中国体育品牌迎来一轮高速增长期,尤其是有中国体育品牌“一哥”之称的李宁公司,奥运过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股价至少上涨80%。
这次,以李宁和安踏为首的中国体育服装品牌,没有放弃品牌营销的努力。争夺中国军团的优势资源,争夺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曝光机会,让本土体育品牌打响了残酷的内战。
前景不妙
赞助营销利用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为品牌进行自我宣传,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绝佳机遇。同时,赞助营销是所有营销方式中,最万无一失能够起到宣传品牌作用的稳妥方式。
只是,今年情况似乎与以往不同,欧债危机恶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中国服装行业整体遇冷,体育用品公司普遍也在“订单下跌、库存过高”的逆境中苦苦挣扎,无力大吹新一轮奥运会营销的春风。
“北京奥运会对于国内的体育品牌而言已经达到了一个制高点,伦敦和北京有7个小时的时差,主办国的理念和中国也有很大差异。”一名奥运营销专家表示,国民对伦敦奥运会的关注度,相比北京有了明显下降,“赞助可能对国外市场稍有利好。”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中国体育品牌打响内战时,还需要联手抵御强敌。耐克、阿迪达斯除了借助伦敦奥运会这个主场,在中国的二三线市场同样对国内品牌发起了强大攻势。伦敦奥运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只是竞争的开始。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