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一样,2009年,贺卫红的服装厂就遇到了“用工荒”的难题。
当时,贺卫红将工厂由镇口社区搬到了王屋村,工厂面积扩大到380平方米,服装厂工人数量也由20多人增加到30多人,以求发展迎难而上。
为留住工人,服装厂也开始推行“保底”工资措施:每月底薪1500元,包吃包住。2010年,底薪提高至2000元,2011年再提至2500元。
“服装厂的人力成本,这几年来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今我们厂的工人工资也涨到3000元/月的底薪,且包吃包住,有的工人每月最高能拿到6000元。”在贺卫红看来,人力成本的上升,已是整个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物价攀升,伙食成本也大幅增加。现在,每位工人平均每天的伙食开销,已经提高到12元/天。
建议
建立准入制度避免“炒货”
做旺市场更为关键
在贺卫红看来,人力成本的增长,并不是最大的困扰,市场的兴旺才是他最关心的。
“销售市场不活跃,生产成本再低都不行。”他说,如今深圳、广州的服装市场非常强大,一些在商场里“炒货”的档口,反而成为其他市场的中介了。
“如今信息、交通都便利,哪里的货便宜,哪里的货质量好,客户们肯定都会直接前往,再不是以前信息闭塞的时候了。”贺卫红建议,商场应该建立准入制度,如果全部是自产自销的档口,才会吸引商家前来采购。
“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会选择在广州开门店,虎门这里仅生产而已。”他说,讽刺的是,有些已经去广州十三行开设门店的朋友,甚至在那里碰见了自己以前的客户。
富民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锐祥介绍,如今,富民服装城自产自销的商户相比以往,所占比例已经大大增加。目前并没有建立准入制度。首先,在富民登记入驻的商家90%以上都填写有工厂、有打板车间。其次,“炒货”的生意利润很低,就富民目前五六万元的租金来说,难以为继。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有,特别是在旺季,二三十人的工厂生产的服装不够卖,从别处拿货进行互补的情况也有。”他说。
他表示,如果管理方过度干预市场,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