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累计投资金额1亿英镑的代价,跨国运动巨头阿迪达斯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最大赞助商之一。然而这家最大的奥运赞助商,却在近日被曝出其在柬埔寨的工厂为“血汗工厂”,工人周薪仅15美元。
随后阿迪达斯对“血汗工厂”一事予以了否认。对于阿迪达斯奥运赞助的具体金额以及预期回报等问题,阿迪达斯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只是以“奥运会是推广阿迪达斯品牌,展示阿迪达斯致力于帮助运动员们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的品牌精神的全球最佳机会”为由没有正面回应。
据了解,这家与奥运赞助有着几十年渊源的体育品牌,在士气高昂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时曾饱尝苦果,深受库存积压的折磨。在今年欧洲本土市场对于伦敦奥运会的赞助,阿迪达斯又将会收到怎样的效果?
北京奥运的惨痛记忆
“2008年,阿迪达斯要成为中国第一大运动品牌;到2010年,阿迪达斯要成为亚洲第一大运动品牌。”人们至今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阿迪达斯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赫伯特?海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放出的豪言壮语。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阿迪达斯并没有像之前预期的那样在中国市场夺取冠军,不仅当年被李宁超越,在此后,本土品牌安踏、匹克和特步等的增长势头较之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2008年北京奥运过高期望让阿迪达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那年的中国市场,有经销商表示,当年按照20%至25%的增长率拿货,结果货全砸在手中。而那年之后,阿迪达斯由此开始了漫长的修复期,2009年8月,阿迪达斯发布了当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上半年的存货价值增长13%,达到了20.41亿欧元。
虽然在同年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也遭遇了类似的库存危机,但问题并没有其严重。耐克2009年第四季财报(截至2009年5月1日)显示,其存货周转率已恢复正常。而阿迪达斯在2009年第四季度中的净利润从2008年同期的5400万欧元下降了64%,至1900万欧元;与此同时,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至24.6亿欧元,也低于25.1亿欧元的市场预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加上中国本土体育用品企业的营销围剿,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阿迪达斯遇到了很大挑战,库存压力巨大。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阿迪达斯的供应链管理及成本压力。”海天网联体育营销总监王一鸣认为。
超越耐克的奥运目标
统计数据表明,以往奥运赞助企业达到赞助目的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比例是1:9。从这个角度看,取得赞助资格不见得都是好事,没有取得赞助资格也未必是坏事。用这个结论来形容奥运官方赞助商阿迪达斯和非官方赞助商耐克,可以说很恰当。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