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工信部: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成效调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3日

纺织园区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纺织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有近百个,2011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到中西部地区纺织产值的30%以上,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
  此外,以资源转化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加强。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天然纤维资源,为当地发展特色纺织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自治区500万锭棉纺锭中,70%为疆外企业投资;新疆粘胶浆粕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35%左右,90%为疆外企业投资建设。广西持续推进东桑西移、东绸西移工程,目前桑蚕茧和厂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35%和20%,丝绸企业中70%是省外投资或与省外企业合作;2011年广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0%,销售利润率达6.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形成各具特色转移承接模式  
  各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承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大,建设起点较高,对配套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如江西奉新产业园依托江西金源纺织、横昌纺织等企业投资,5年内棉纺能力由不足20万锭发展到185万锭,占到江西棉纺产能的40%,园区配套的奉新印染集控区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为延伸产业链条,打破江西印染瓶颈奠定了基础。
  二是推进产业链异地再造。东部地区的部分优势产业集群因受资源、土地、市场等多方面影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为实现持久发展,东部地区部分集群以产业链形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如南通纺织城依托河南太康的棉花和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多年来与太康建立的棉纺贸易关系,组织纺织城内的企业集体投资太康,并最终达成了通泰纺织、鸿图纺织等9个大项目落地。
  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带动。近年来,部分具有地理、商贸、物流优势的中西部地区通过大力推动纺织品专业市场建设,一方面搞活了市场、聚集了人气,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例如,依托郑州银基商贸城、锦荣服装城等大型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以西裤为代表的河南服装服饰快速发展,郑州中原服装产业园以及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均已建成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服装生产加工园区。
  尽管纺织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趋同现象较为普遍;承诺的政策难落实,转移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市场配套水平较低。朱宏任强调,要全面把握当前纺织产业转移工作面临的形势,构建纺织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型升级。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