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和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欧美国家牵头、新兴市场跟进树立的贸易壁垒,全球围追堵截中国货,显然是导致以出口为主的东莞增长受制约的主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出口、内销都受到掣肘。除去外部原因,加快转型升级也必然会牺牲增长速度,忍住阵痛过后,将换来增长质量的提升。因此,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内销过程,目前的相对迟缓也是意料之中。
根据市经信局最新统计数字,上半年,包括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在内的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1931.33亿元,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结论:“内销市场增长不理想。”分析可见,一方面是受到了经济下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导致内需不足和市场趋冷。另一方面,也有企业创建品牌成本高、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导致进一步拓展内销的阻力增大。客观来说,尽管2008年以后东莞制造业早知道了“用两条腿走路”,但并未完全适应内销套路:产品惯性思维下导致市场战略不足。其中也与还有一些企业带有出口低迷时的权宜之计心态有关。
毫无疑问,当前困难是暂时的。信心的来源就在于产业的优势,还有正在不断加强的产业调整后劲。
伊卓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把公司从广州搬迁到虎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东莞可找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完备的各种物流配套也给公司带来很大便利。“去中大布料市场中心地段只需半个小时”。
传统优势还只是信心的一方面。今年6月广州网货会,参展莞企增加到41家,而2010年和2011年的参展莞企分别为10多家和34家。增长的数据说明了东莞制造业的内销心态在增强,确实下了内销的决心。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日晖告诉本报记者,东莞服装出口企业,已经在当前出口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内销比重,因而才多方尝试内销渠道。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传统的优势是最有力的武器,如果加上内销心态的完全转变,转型升级后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将更有后劲。
探索新增长点多路出击强信心
长期来看,东莞处在全国“稳增长,调结构”的基本层面,转型阵痛不会短期内马上消失。那么,下半年纺织服装鞋帽企业该如何寻找新增长点?
应该说,当前也是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机遇期,可通过积极探索内销模式,在全国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期到来之前,寻找到自身的内销优势。
政策层面,今年下半年在东莞打造“营商成本加一,综合成本减一”的国际营商环境下,各大产业不同程度受到各种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刚出台的《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就在税费、减负、帮助开拓市场等方面,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大有裨益。对转内销服装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减压减负的推动作用。此外,有意通过电商走内销的企业,行业准入门槛也在放低,7月底我省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加快传统企业利用电商的步伐。
事实上,在转内销过程当中,有一些企业大胆地开始尝试新业务。童装市场就是其中一些服装企业的试点工程。
相关资料表明,国内童装市场还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或领袖品牌。业内普遍认可的预测是,到2013年国内童装市场份额将达到1000亿元。著名的服装营销专家江诗琼预言,童装是国内服装企业最后的蛋糕。
可以发现,不管是尝试电子商务,还是试图开发童装市场从中分羹,甚至是内部经营模式的调整创新,都是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在复杂多变形势下,发自企业内部的升级。产业内这种多路出拳的模式,将在增长回升的情况下,对东莞再增一针强心剂。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外销行情看好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习惯于单枪匹马作战,开拓内销市场时,却罕见地有了抱团出击。无论是参加“莞货全国行”、“网货交易会”,还是其他国内展会,都有东莞鞋衣帽企业扎堆的场景。
诚如全市年中点评总结大会所言,内销市场增长仍存在不少现实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找准并铺好内销的渠道并非无迹可循。潘日晖认为,短时间内出口市场不会改变低迷的状态,服装出口企业要保证生存、发展,必须要转向内销,接的订单不过是维系生存。“内销是比较合适的途径,电子商务将是合适的渠道。”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