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明朝服饰全球仅存100余件 面临“修补难”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0日

作为孔子后人,历代衍圣公都得到了皇家的嘉奖与照顾,而作为尊崇儒家文化的代表,历代衍圣公都享受一品或二品文官的待遇,被尊为文武百官之首。
  孔府旧藏赐衣,是历朝历代皇帝尊孔守仁的代表。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两个明朝时的皮箱被移交给了当时曲阜的文管会:“这两个箱子里装的,就是明清时期孔家人穿的服饰。大概有不到100件,其中大部分是明朝的服饰。”
  这两个箱子里的衣服现在分别保存在山东博物馆、曲阜文管会和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当时大约从曲阜移交了其中的三十多件,而且都保存非常完好,北京历博当时调走了大约6件左右,目前这也是国博收藏的数目,剩下的则归曲阜方面了。”
  宋东当然很明白这些衣服如今的价值:“这么说吧,即使是定陵这样的皇陵,出土的衣服都已经碳化损坏了,明朝的服饰,全国基本都是出土的,挖出来的颜色信息都已缺失了,大部分都有去纤维化现象,毕竟这些衣服都是丝麻做的,说白了就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会变质腐化的。所以说孔府能够保存这么多明代的衣服,真的不容易。”据了解,这两个箱子一直藏在衍圣公夫妇卧房内,“这些服饰能够保存的这么好,真的不容易。”
  据山东博物馆调查发现,目前全球传世的明代服饰,其存世量不过一百余件,其中大部分在山东博物馆和曲阜,另外在日本韩国等地,有少量的当年明朝赐予这些国家的一些服饰。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研究服饰的学者似乎并不多,而且大部分考古学者对于服饰的研究也不太重视:“因为实物太少,大家没法研究,其实大家也明白服饰的重要性,可是没办法,挖出来的基本不敢动,一动就成了碎片,存世的这些又比较少,不可能让人随意去动。”
  4
  展还是不展
  这是个问题
  从8月9日起,省博将展出百余件明代孔府服饰,而宋东则是这次展览的负责人之一。
  为了操办这次展览,宋东与明代服饰保管员吕健在观点上有过几次争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业务探讨,作为仓库保管方面的专家,她肯定希望不展,因为在仓库里的气温湿度都非常严格,保存起来肯定不会出大纰漏。但是我觉得,既然我们有这些文物,我们就应该对公众开放,让他们去参观这些东西,从这些里面读懂中国明朝时期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这就是文物保护与文物展示的一对矛盾体,保护与传承同样重要。
  8月7日,在省博布展现场,吕健在紧张而认真地进行布展,每一件衣服她都小心翼翼的检查,对于灯光也一再要求降低照射强度。“其实我不反对展览,但是总觉得放在仓库里保险,起码不会有损坏。”吕健这样对记者说。
  但是损害还是出现了,在布展期间,一件常服由于碳化,在挂上展台之后掉下了几块黑色的渣子。无论是吕健还是宋东,都感到心痛,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将这件常服换下,掉下的渣子也都收拾干净与常服一起重新放回到仓库中,残渣将移交文保部取样研究。
  “现状就是这样,这些衣服如今都急需染色研究、织造研究、行制研究,需要复制、修补。”但是宋东明白,修补一件明代的衣服,意味着什么。
  5
  不是钱的
  事儿
  “修补这些东西,不是钱的事儿。”吕健这样直白的告诉记者说,这个出生于1985年的姑娘从人民大学历史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了省博工作。
  在她看来,目前全球的明代服饰,都面临着修补的问题:“不是说存放不当,而是这些衣服都是蛋白质做成的,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修补技术。”
  “即使国家重视,领导重视,每年拨下几千万,想修复这些衣服也很困难。”宋东这样表示。
  首先的一个问题,源自于服饰的染色,与如今我们看到的化学着色剂不同,古代服饰的染色是以植物染色为主:“这批文物的最重要价值就是颜色信息,需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服饰上的颜色进行分析,然后制作出纯天然的植物染色剂,掌握了传统植物染色技术,纺织品文物的易损、衰败特性就不那么可怕了。”
  随后的困难则是织补,“明朝的织补技术目前来看,基本上已经失传了,可能只有南方一些织造业发达的地区还有会这种技术的人,我们必须要找到这样的人,或者说这样的机构,比如说一些研究丝绸的专业院校,与他们进行合作,重新研究出明朝的织补方式,这样才能开始修复这些衣服。”
  即使是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如何成功的仿制出从染色到织补与明朝一样的服饰,还需要研究人员们进行反复的实验:“所以我们也很着急,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做好,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传承下去,不要让这些信息在我们这里断裂、缺失。”
  宋东的焦急可以理解,因为他目前找不到任何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子:“即使是在日本,当年明朝皇帝赐给丰臣秀吉一套赐服,那一套赐服如今保存现状也一样不容乐观,我们这次办这个展览,一个是想趁着这些衣服损坏的不大,让观众们一睹风采,还有一个比较自私的想法,就是借此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有能力的研究机构来跟我们合作,大家一起研究一个稳妥的研究保护和修补方式,把这批明朝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