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进口配额被爆炒 纺织企业越产越亏

来源:中华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1日

华孚色纺产品线主要涵盖了纯棉纱线、混纺纱线、纯棉坯布和混纺坯布,棉花成本约占到生产成本的60%。

去年,国家新一季收储棉花的托市价为20400元/吨。同时,沿海棉花进口港区的进口棉价格不到15000元/吨。

直接反映华孚色纺的成本压力就是,受国际棉价不断下跌的影响,国内棉同比去年下跌了1000-1500元/吨,但仍比进口棉贵了4000-4500元/吨。

按照国家标准,华孚色纺年生产棉纱超过100万锭,需要消耗约11万吨棉花。因此,若在国内订购国产期棉,该公司棉花成本浮亏1.1亿-1.5亿元,若在现货市场上看,该公司棉花成本比使用进口棉花的生产成本要多付4.5亿-5.5亿元。

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婕表示,由于纱线产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出口订单在定价时所参照的成本基准为较低的国际棉价,因此纱线订单价格低位徘徊;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发放的棉花进口配额有限,国内纺织企业在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是价格较高的国内棉花,生产成本压力不容小觑。

华孚色纺在中期报告中称,今年上半年纱线出厂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30%。

“以国内高成本的棉花生产国际上不断跌价的棉纱,这意味着企业生产量越大,被吞噬的利润就越多。”肖山说,“因此,行业内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尽量压缩产量,闲置产能,维持核心客户就可以了。”

而上市公司华孚色纺却在为冲击年度业绩而不得不加大产能。该公司中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41.31%,但由于销售毛利率明显下降,导致上半年业绩大幅度下滑。到今年第二季度,华孚色纺的毛利率已经由原来的19.9%下降到了12.6%。

等待棉花

据肖山分析,华孚色纺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纺织业的亏损面超过80%,企业承压程度和持续期远大于2008年。

山东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也表示,今年,全部使用棉花为原料的纯棉纺织企业,都处在亏损状态;同时使用棉花和化纤的混合纺织企业,则是处在微亏和微利之间;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纤的企业,有盈利,但是盈利程度比前几年大幅下降。

“高价买进棉花,低价卖出纱线,这样周转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撑不过一年的。”肖山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已经很少有企业敢买期棉了,一般中小型企业都是现买现用,大企业也尽可能少用期棉。”因此,进口配额成为纺纱企业的救命稻草。今年的配额发放一直比较缓慢,这是令许多想拿到便宜外棉的企业颇为头疼的问题。

“全行业都在等待棉花。”肖山说,“上半年,纺织行业闲置产能的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棉纱来弥补。”

由于我国棉纱进口没有配额限制,因此,棉纺企业更愿意选择直接从印度、巴基斯坦进口棉纱,再转手卖给下游纺织面料企业或服装企业。

“也有很多棉纺企业不得不将产能直接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生产出纺纱再出口到中国来。这样直接削弱了国内纺织品竞争优势。”肖山说。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历史数据计算, 今年1-5月棉纱出口数量同比下降9%,棉纱进口同比增长78%,纯棉坯布进口同比增长133%,棉制品出口额同比下降3.4%。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