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基础件的特点在于行业中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品种名称相同,但形状、尺寸、规格和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千变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同一品种的生产批量相对比较大,在组织生产中,适合大批量、流水化生产的形式,再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符合通用、互换的要求。基础件做好了,不论谁生产的主机,都需要选用、配用。
做好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提高专用基础件的技术水平,对产业提升至关重要。我国的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譬如常州喷丝板厂掌握了0.06毫米或0.07毫米精密的微孔加工技术,掌握了国际上没人能解决的轮毂式67625个纺丝孔、孔径0.07毫米,孔径、孔距0.002毫米的加工技术。重庆金猫纺器公司掌握了33/10ESGC型钢丝圈的制造技术,这种钢丝圈一个只有零点几毫克重,纺300支纱使用。常州蓝箭钢筘公司和绍兴水富钢筘公司对只有0.1毫米厚的不锈钢筘片的外形设计、气流通道的几何形状、表面的涂层以及筘的粘合工艺,都有深入的研究分析,掌握了第一手核心技术等。
有比较才有鉴别。面对使用工艺的技术新要求,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还要看到我们的差距。从2011年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进出口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差距。2011年,我国出口的同类专用基础件的数量是进口的337%,而出口创汇只相当于进口用汇的59.2%,进口的平均单价又是出口单价的592%。金属针布的平均进口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330.8%。针织用针相差上百倍。钢领的平均单价差也是十几倍。
形势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如何把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做好、做精、做大、做强,大有文章可做。如若能从基础学术研究、基础材料选用,过程技术的控制,认认真真地、细致地做,会很快发生变化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打好了,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为产业提升作贡献。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