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伏天,蔡旭辉的心却如掉进了冰窟窿。这位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努力让自己保持热情,投入寡淡的生产中,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坚持,是蔡旭辉和他的同行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停工,则意味着失去客户,失去市场,继而彻底退出这个行业的竞争。   
出口订单锐减,用工成本大涨,产品利润萎缩,企业融资困难,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中国纺织服装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脆弱者猝然倒下,坚守者仍在观望。   
持续低迷的市场对本已饱受摧残的业界无异于雪上加霜,未来,让人难言乐观。   
危机亦是转机,中国纺织服装业正站在一个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新一轮市场洗牌已然来临。穷则变,变则通,不变则死。   
频遭减持   
今年7月13日,凤竹纺织(600493,股吧)(600493)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振兴实业公司于7月11日、12日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346.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5%。   
一周后,7月18日,振兴实业再次减持公司股份1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移,2月27日至3月5日间,振兴实业还累计出售凤竹纺织股票27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至此,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振兴实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和集中竞价系统进行了疯狂套现,累计出售凤竹纺织股票40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而仅仅在2011年年末,振兴实业还曾持有凤竹纺织25.19%的股权。   
与此同时,凤竹纺织的股价也从2月末的7元,一路下跌至7月12日的4.31元,其间跌幅高达38%。   
凤竹纺织遭遇大幅减持,在上市公司中并非个例。   
7月,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要股东减持。而在被减持的上市公司中,纺织企业相对较集中。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家纺织制造类上市公司发生重要股东减持事件,且大部分减持集中发生在6月份之后,合计减持金额达4.1亿元。   
对于上述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危机让中国的纺织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低迷,内销不畅。较之往年,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尤为糟糕,股东对纺织类上市公司持悲观态度,减持也就不难理解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