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阿迪达斯迁徙冲击波:6家代工厂将被“断奶”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4日

衡阳荣阳鞋业为荣诚集团的子公司,代工的品牌中阿迪达斯占90%左右。自去年开始,来自阿迪达斯的订单也是明显减少。相关人士介绍称,2010年,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加工25万~30万双阿迪达斯的鞋子,而去年8~10月,每个月只加工了15万~20万双。

“种种迹象表明,阿迪早就在作准备,逐步转移产能。”上述陈先生对记者说,“我们厂里600多位工人,很可能面临失业。”

成本权衡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为阿迪达斯、耐克这些巨头代工,对大部分代工厂而言有一种光环效应,但是这些运动品牌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

比如,合作协议规定,供应商每年都必须制定且不断更新3年战略规划,还必须保证其设备和工艺跟上阿迪达斯的需求。为了配合阿迪达斯等国际生产商,敏恒2003年底竣工的新厂房拥有6000多平方米,且有自己的绣花车间、印花车间、配件生产车间等等,可每月生产帽子5万~7万打。

苛刻要求的同时,阿迪达斯也在移情别恋国外工厂,包括缅甸等东南亚市场。而如候鸟一样的迁徙,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劳动成本的重视。

比如,东隆铜陵工厂工人人数在1600~1700人,人均工资在2000元/月,而上海工厂人数更多,人均工资在2700~3000元/月。而阿迪达斯位于柬埔寨工厂工人的月薪被曝最低约为13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900元。成本差距清晰可见。

阿迪达斯订单约占总产能30%的上海圣菲达服饰有限公司(下称“圣菲达”)也是遭遇“被停单”中的一员,负责人Lily对记者说,“阿迪肯定会逐渐将生产移至海外。因为中国的劳动成本逐年在提高。”她称,阿迪达斯在公司每年的订单约50万~60万件,工人工资现在已涨到3000元左右了。

一位长期负责订单排期和盘存工作的东莞服装加工厂人士还对记者说,有些中国生产商提出的订单规模过大,导致商品库存多,库存一高,即使是高档品牌也不得不通过打折促销来“去化”,可这是他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既牺牲了利润,又损害了品牌形象。这也是某些国际品牌开始从中国撤离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6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