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为何频现质量门?--名牌服装:炫丽光环下是否真是高品质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1日

服装加工厂对于找上门的客户自然是惟命是从,当天就安排了工人进行生产。仿制名牌服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一般服装加工过程进行的。先买来与正版相似的布料,再打样加工。同时,把商标样板打好,商标做出,吊牌也照此处理。最后,交给客户上架出售。
  苟强很快就把这批仿制的名牌服装放到了自己的专卖店里进行销售。实际上,他一点都不担心这种假冒伪劣的行为会被监管部门发现,更加不担心普通的消费者能识破。第一个原因是他早就准备好了从正规渠道购进的所谓正版名牌服装以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他精心策划的这种仿制更其他的“假冒伪劣”服装还略有不同。苟强选用的面料与正版的相差不大,面料上的差异若不是专业人士是察觉不出来的。而款式又是比照着正版做出来的,可以说是微妙微翘,消费者基本上分辨不出来。惟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布料的褪色问题。
  据了解,类似苟强这样的违法行为在名牌服装行业并非个案,而是逐渐形成了行业内的一种类似“潜规则”的惯例。这部分商贩,每次购进一批正版的名牌服装之后,试销一段时间,选择当中的基本款式不大会过时、样式简洁、销量相对较大的服装进行仿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小打小闹,但后来随着时间长了对程序越发的熟练,越发的利欲熏心。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有的经销商便大量进仿版货,一件标价七八百元的衣服,成本可能七八十元而已。而为了通过各种检查,经销商手中会有少量从正规渠道进的货,这样可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以及识货的行家。
  苟强就是依靠使用玩这样正版、仿版的游戏,生意越做越红火,在较短的时间内赚到了大笔的不义之财。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苟强的火爆生意很快便引起了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羡慕、嫉妒。2011年6月,数封匿名的举报信出现在了相关各监管部门的办公桌上。
此时恰逢全国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为国打假、为民打假”决战“亮剑”行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些举报信很快便引起了各部门的重视,苟强和他的名牌服装专卖店也因此进入了监管部门的视线。经过缜密的调查取证之后,相关各部门采取了联合行动,一举查封了苟强的专卖店并且查扣了市值10余万元的涉嫌假冒伪劣名牌服装。
  2011年11月7日,上午10时许,两辆南宁“亮剑”联合行动队销毁假冒伪劣物质专用车,满载假冒名牌服装从市工商局出发,驶向郊区某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苟强被查扣的服装产品经过专业机构检测鉴定后被确定为假冒伪劣名牌服装,于是被决定予以焚烧销毁处理。同时,制假者苟强本人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严厉制裁。
  老话说“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通过苟强的案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造假者多么的狡猾,手段多么的隐蔽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目前,我国假冒伪劣产品案件日趋复杂化,呈现出地方保护、造假手段高科技化等特点。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赃枉法,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成为质量违法事件的保护伞。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有些人自甘堕落为了金钱沦为造假者的帮凶、保护伞时,还侥幸的以为提前订立的“攻守同盟”会牢不可破。但实际证明只要造假者落网,早就如同丧家之犬为了获得宽大处理往往主动交代出自己知道的一切“秘密”。原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工商局正副局长充当不法企业“保护伞”,大肆收受贿赂,包庇不法企业制假贩假最终双双被判刑就是典型的例子。“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才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贪贵求洋,名牌服装很“傲慢”
  “听到名牌服装超半数不合格的消息我一点也不惊讶,这完全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国内一线品牌还是国际一线品牌,都有可能存在检测质量问题,这其中也暴露出不少一线品牌在中国的生存情况。”这是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一名学者在开会时谈到的话题。
诚然,与食品安全比起来,服装质量的重要程度似乎要轻一些,毕竟不是入口直接可以产生状况的。但是要知道,服装几乎时时刻刻”亲密接触“着我们的身体,这种侵害照样严重危及健康。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探讨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日名牌服装频发的的质量问题?究竟谁又该为名牌服装的质量问题负责?
  首先,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消费心理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些名牌服装特别是一线品牌,往往有强大的广告宣传作为支撑,并辅以文化、格调内涵,聘请国内外名人做代言,让消费者像“追星”一样对其产生崇拜。
  在最近被有关部门曝光的一家名牌服装专卖店里,我们对消费者、营业员进行了简单的走访。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该品牌服装存在质量风险时,消费者和营业员基本上都表示不清楚,没有听说过。随后当听说这个品牌的一些款式服装已经被检测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后,他们的反应却着实让人吃惊。一位营业员很淡定的告诉我们说,不可能那一定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的谣言。而另外一位消费者也带着半信半疑的口吻表示,名牌服装应该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很有可能是被别人假冒了。另外还有一位消费者居然回答说:出问题的一定是在中国贴牌加工的,没办法,到了中国,连名牌服装的质量也下降了……由此可见,我国群众一味的迷信名牌服装产品质量好的习惯可谓是根深蒂固。
  同时,对于一些所谓的国际名牌服装而言,他们对于关乎中国消费者的权益的服装质量重视程度,远远赶不上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钱包的重视程度。如今,只要是洋品牌,在国内就卖得好,这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就连国外一些非常普通的牌子,如Levis、CLINIQUE等国外二线品牌,在中国都经历了华丽的转身变成十足的“贵族”。这种国外卖10美元的衬衫到中国要卖400多人民币,3、40美元的牛仔裤在国内叫价上千。实际上,一些洋名牌进入中国后,逐步走上本土化路线,甚至用国内外两个标准管理中国公司,在生产、销售环节都存在不少漏洞。毋庸置疑,名牌服装的质量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被消费者宠出来的。另外,我国有关部门对于品牌服装的监管存在问题也是导致其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名牌服装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生产企业的问题,更是供应链印染、加工等的问题,是整个产业链经营、销售的问题。名牌服装的“质量门”事件要想彻底杜绝还需要行业内各方有力的监管和深刻反思。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100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