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国务院再发文对商品电子交易提出进一步整顿意见(《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行业称37号文)。这是继2011年年底38号文的一次承接响应,也是商品交易市场整顿从布局调研到展开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笔者(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心田)认为37号文的出台是蕴含智慧的,最重要的一点其是有针对性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存在生态非常复杂,行业性、地域性、交易模式、市场背景等等千差万别,用统一的标准和手段去整顿既不科学也不合理。笔者在38号文颁发后曾进行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接触的多数市场的质疑不是在于整顿该不该搞,而是担心整顿会一刀切、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今年2季度的调研中,又有市场反应担心6部委的调研深度、广度,担心政策的倾斜性、连贯性……这些质疑担心说白了就是对标准和公允的疑虑。37号文的出台,其以地域为区分标准的针对性实际上是对目前市场存在生态的一种正视,所属地管理名正言顺且富有灵活度,加之出台时机恰值“630”大限后的风向扑朔期,应该说37号文是对症下药。
既然37号文把球踢给了地方政府,那么37号文后的市场走向就与地方政府更为密切。从现有的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交易所所处的地域(地方政府)生态主要有3种—
A山东模式—山东是市场发展较早的,同时又是整顿较为严厉的,山东所有电子盘(电子交易市场)的数量和体量曾经在国内数一数二,然而现在至多算是中游。笔者认为山东会保留一定数量的市场但同时又会限制市场的过快过多发展。“稳”是山东模式的主要特色;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