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颠覆性变脸--珠三角调查:“中国制造”重镇东莞嬗变记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盛夏时节,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走村过镇,我们惊喜地感受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经受了金融危机考验和转型升级阵痛的中国制造重镇正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从低端向高端攀升、从制造向创造嬗变、由“鸟巢经济”凤凰涅槃而获新生。
  中国制造重镇的颠覆性变脸
  驱车驰骋在水网纵横交错的珠三角地带,昔日望不到边的桑基鱼塘和蕉林稻海上,矗立起一片片现代化的“工业良田”。一幢幢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广深高速公路,连接着珠三角几大重要制造业生产基地,堪称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尽管经济处于下行态势,可这里的车流密度仍有如城市内的快速干线。我们一路向东,大货车满载着货物不断从身边呼啸而过。
  东莞地处广深高速中段,改革开放让这个传统农业乡野梦幻般地成长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城市。在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2.5万多家工业企业、60多万家个体工商企业,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中有2200多家在这里建厂。
  在这里,“虎门服装”年产2亿件、销售额120亿元。“大朗毛织”年产3亿件、出口达4亿美元。世界上约七成的玩具在中国生产,其中七成又产自广东,而东莞又占据了广东玩具业的半壁江山。千余家食品企业扎堆东莞,生产着世界上60%以上的名牌休闲食品。全球鞋业有七成东莞厚街造。500家积聚在大岭山镇的家具企业年产家具的90%以上外销世界各地,年出口总额超过21亿美元……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虎门镇镇委书记尹景辉豪情满怀地说:“1978年全国第一家外资企业——虎门太平手袋厂就在这里生根发芽。谁也没想到,从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割不断的脐带。它一头繁衍了一个蒸蒸日上、不断强大的中国制造,一头极大丰富了全球贸易的深刻内涵。”
  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风波,从转型升级到经济下行,中国制造重镇从风雨中一路走来。外界不断猜测,这个“世界工厂”是不是也面临着“工厂倒闭、债台高筑、老板跑路”的危机?带着同样的疑虑,我们走进东莞发现,一批产品附加值小、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的落后企业在广东“双转移”战略调整中和激烈市场竞争中倒下、出局了。然而,更多更高更强的现代化企业却茁壮成长起来。
  东莞市副市长贺宇告诉记者,近年来,东莞纺织、服装、鞋业、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在企业数量、用工数量下降的同时,产值和出口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如厚街的鞋企从2007年的600多家减至2011年的400多家,从业人员也从15万人降至10万人左右,但年产销值却从150亿元升至380亿元,增长了2.5倍。
  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整洁安静的空调车间里,不见一个工人,只有一个机器人(23.770,0.08,0.34%)在21米长的生产线上来回走动工作着。这是该公司在从国外购回设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设计智能化精密模具柔性制造系统对生产线进行统一指挥管理。这一幕让我们彻底颠覆了昔日敲敲打打、机器轰鸣、粉尘滚滚、依赖人工的传统车间印象。
  该公司助理总经理蒋仕元得意地说:“该生产线可以24小时工作,产能是一般车间的3倍。而加工精度可以精确到3微米,误差比头发丝还小得多。高质量加上低成本,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一路畅行。”
  而比钜升更加令人欣慰的“笑脸”,则是中国制造的产业微笑曲线向研发与销售两端的延伸。即使是在今天,中国制造重镇仍然与服装、制鞋、家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密不可分。然而,这丝毫没有妨碍中国制造重镇与世界最顶尖最高端科技结合的转型升级。
  在东莞建永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每天都在为世界上最新潮的电子产品研发生产最先进的数码音响产品。只要将智能手机插上音响的端口,满屋子立马就会回旋着流出高品质音色的音乐。这个昔日只会为一家客户贴牌生产的作坊企业,已成长为行业内的小巨人。“我们申请了各种专利43件,获得中国商标3件,并将自创品牌在海外成功注册,堂堂正正地把‘MADE IN CHINA’的音响产品摆到了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等商场的货架上。”公司董事长李建福脸上写满了自豪。
  “中国制造”就是这样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设立研发机构、创立品牌和拓展内销,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DM(委托设计生产)再到OB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从单纯生产制造向生产研发销售相结合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一组数据有力见证了这一转变:
  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累计研发投入497.1亿元,新设研发机构44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境内外专利授权3341个,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提升至1.3%,专利授权量总量跃居广东省第二位。
  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主品牌2257个,收购国外品牌397个。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基本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自主品牌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
  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7年143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79.2亿元,增长了72.3%,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由26%提高到32.7%。加工贸易外贸依存度由2005年的253.58%下降到2011年的142.51%。与2008年相比,东莞平均每双鞋的出口价格提高了171.4%,平均每件服装出口价格提高六成。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