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颠覆性变脸--珠三角调查:“中国制造”重镇东莞嬗变记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在“中国制造”升级中崛起的新一代产业工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在东莞调查对外加工贸易企业。他站在车间里工人的留言板前,详细品味着一条条留言,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背井离乡的外省女工们的内心世界毫无遮掩地袒露让他痛感流水线上工作环境的强度和严酷。
  光阴似箭,时过境迁,成长中的中国制造不仅在珠三角种出了肥沃的“工业良田”,滋生了一个个现代产业,还造就了一批现代企业家和庞大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百万民工下珠江”曾是一道揪扯人心、撼动世界的社会景观;今天,珠三角制造业的独特魅力依然牵引着这股洪流的奔腾而来。所不同的是,这道过去稍显灰色的风景线如今变得亮丽,更有内涵、更富有朝气与活力。
  站在记者眼前的肖仁红是无数打工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员,青春的脸庞上写满了自信、阳光、淡定,朴素的工作服上还挂着一串闪闪发亮的项链,让人感到她对生活溢于言表的热爱与幸福感。
  肖仁红的老家在四川省隆昌县,为了减轻父母供养她读书的负担,念完高中她就到东莞打工,在东莞建永科技有限公司一干就是8年,如今,她不仅已从流水线上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采购部负责人,还在东莞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如果当初没出来打工,我现在一定和我母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背着娃娃下地干活。中国制造改变了我的命运,摆脱了农村家庭妇女的生活轨迹,实现了成为一名职业女性的梦想。”肖仁红感慨地说。
  庞大的打工群体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还给家乡带去了致富的经验,改变的是整个家庭、家族甚至村落的命运与观念。这样的故事在内地数以万计的乡村演绎着……
  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超长、工资待遇低下……“中国制造”一度贴着“黑心工厂”“血汗工厂”标签,而记者此行对20多家企业的探访刷新了这一观念。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也体现在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上。
  全球最大的女鞋生产基地之一--东莞华坚鞋业集团,在林立的现代化厂房背后,记者找到了一片职工的乐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绿草青青,一些员工带着家人在花园里散步,有的年轻人在乒乓球室里酣战,有的则在工厂自建的网吧里上网冲浪。在寸土寸金的东莞,这些空间拿来扩建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企业着眼的是人本精神和更长远的发展。
  东莞市(塘厦)三友联众电器有限公司的邝美艳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坐在北大的学堂里听课。如她一样优秀的150多名打工者近年来被当地企业和政府送去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的学习。
  ……
  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对员工的人性关怀?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的话也许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下订单不是来看生产线,而是看员工的宿舍和厨房。企业对员工人性关怀、营造和谐的劳动环境是工业文明精髓的内涵。这些工人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打工者,他们是全球消费产品生产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工厂理应为他们创造生活工作的好环境,应该好好地培养他们。”
  面对着4倍于户籍人口的外来打工人口,当地政府对于中国制造重镇工人的人文关怀则是从一个名称的改变开始的。2007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新莞人”作为全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正式称谓,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机构--“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以加强对新莞人的服务。
  与称谓的改变相对应的是,更多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新莞人,引导着新莞人有序融入东莞社会。如2009年以来,东莞采取积分制开展新莞人子女入学,通过积分制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的新莞人子女45034人。同时,全市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女、收费相对较低的民办学校现有217所,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新莞人子女共有56.87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4.08%,是本市户籍学生总数的2.86倍。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