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名牌服装为何频现质量门?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近年来我国市场上的名牌服装产品却屡次三番被曝光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最近发生的一次是2012年6月23日,上海工商部门公布了近期对部分商场、超市、品牌专卖店销售的时尚类服装进行抽检的结果。其中包括ZARA、H&M、VERO MODA等知名品牌在内共43个批次的服装产品不合格。这些服装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是PH值超标、色牢度不合格、纰裂不合格、纤维含量名不副实、产品标识不规范等等。层出不穷的质量门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审视,这些靠强大的宣传广告攻势下而笼罩着炫丽光环的所谓名牌服装是否真的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装傻充愣,“敌人”实在太狡猾

一谈到洋名牌服装,就不得不承认我国消费者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就逐渐养成了一个崇尚甚至是迷信外国名牌的怪异消费习惯。并且,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洋名牌日益增多的广告轰炸。现在,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也可以对这些昂贵的洋名牌服装如数家珍。更有一些人由于“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为了赶时髦、讲究品质甚至还会咬牙买上几件来提升自己所谓的“品位”。实际上,这都是因为部分消费者一味贪“贵”求“洋”的畸形消费心理在作怪。

2012年6月初,上海市民何雪蓉女士到市中心一大型商场内的某洋名牌专卖店购买了一款深褐色吊带长裙,价格为179元。然而,当何女士把这款服装拿回家进行清洗时却发现这条裙子存在严重的掉色现象。洗第一次的时候出来一盆黑水,不过她以为有些浮色也是正常现象。于是在晾干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清洗,可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又出来一盆黑水。何女士一贯喜爱购买并且非常信任洋名牌服装,但这一次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洋品牌的衣服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掉色现象。

由于担心会不会有什么有害的化学物质伤害到自己的身体,于是何女士拿着这件吊带长裙来到了当地工商部门。就在工商所的办公室里,她当着有关工作人员的面对吊带裙做了第三次清洗。这次用的是冷水,并且未添加任何清洗剂。只见裙子刚入水,水便开始变浑浊,原本无颜色的水转眼蒙上了一层淡灰色,用手轻轻一柔,水的颜色越来越深,随后整盆水慢慢扩散为灰黑色。

这件事情立即引起了工商部门的重视,随即通知该洋品牌专卖店负责人前来接受调查。然而,几天后在该外国品牌给出的一份官方答复中称,该款服装已通过其公司在印度生产办公室的测试中心的质量检测,同时该品牌中国公司已向总部反映该情况,将会加强质量把控。

接着,这家品牌在回复何女士的邮件中也说,该品牌的每件服装均需通过不同测试,才能送往门店出售(例如:收缩率、扭曲变形、色牢度、空转和起毛球测试)。该品牌所遵照的产品安全法例,必定是其业务遍及的国家之中规管最严格的法例。

不过,这种华而不实的回应显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同时,也更不可能让我国相关监管部门认可。随即当地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明确表示,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服装其自己做的检测报告不能作为产品合格的依据,只有重新由国内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才能判断。他同时表示,实际上三次洗出黑水已经完全能够说明其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工商部门会首先保证消费者利益,对何女士和商家进行调解。

面对工商部门以及消费者强硬的态度,这家外国品牌服装企业终于放低了态度。在调解过程中,这家公司明确说这款衣服刚好是在自己工厂检测的,并且承认其没有通过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他们后来让售后服务人员联系何女士,表示将无条件全额退换货。同时何女士可在店内免费任选同额货品一件,作为该品牌服装向顾客致歉的礼物。目前何女士已经接受处理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外国名牌服装企业从头到尾一直都没有明确承认自己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更没有因此向消费者致歉。

据了解,何女士遇到的这家所谓外国名牌服装,早就因为其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被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过多次。并且,历年来在国家质监总局,北京、广州等质量监督部门公布的多次抽检不合格服装名单中,该品牌都榜上有名。

实际上,外国名牌服装质检不合格的事件出现之后,许多被检出问题的品牌都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因此外国名牌服装“质量门”事件没有太大的扩散,甚至于包括这些品牌在国内其他城市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在内,许多人也压根不知道有这回事。

正版仿版,安能辨我是雄雌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十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婴幼儿服装和内衣实施了专项抽查,结果显示,一些洋品牌的不合格率竟超过50%。在公布的不合格洋品牌中,从意大利进口的GAGI牌内衣、从韩国进口的普丽蜜儿牌帽子和百富牌男棉针织内衣、从葡萄牙进口的ZARA牌汗衫、从法国进口的catimini牌连体服、从日本进口的雅格狮丹/AQUASCUTUM牌黑色汗衣、从埃及进口的BOSS牌内裤等都赫然在列。
在发现洋名牌服装一次又一次被检测出质量问题之后,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这些所谓的名牌服装是否还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外国名牌服装是否还是我们“中国制造”学习的榜样?这些价格不菲,在中国市场上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洋名牌服装产品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猫腻?

苟强是一名多年在沿海一代从事名牌服装贸易、销售的业内资深人士。说到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名牌服装“质量门”事件,他不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反而是如同打开了的话匣子。谈起他所知道的国内市场上名牌服装的内幕颇有点津津乐道的味道。

2010年末,苟强来到西部某省会城市在一家商场内开起了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经营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专卖店的销量、利润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任凭自己使出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从“买一送一”到“限时折扣”甚至是降价销售都没有能把销量提升上去。不过,这样搞过几次之后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西部城市经济比较落后,高档的名牌服装市场只有那么大,自己专卖店的销量并不会受到价格高低方面的太多影响。借用一句电影台词来说就是,愿意花3000元买一条内裤的顾客绝不会在乎多花2、3000元买一件T恤。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苟强就成天的思考着怎样才能提供单件服装的利润。后来,在与同行的接触中他渐渐发现了一个“发财”的门道。2011年2月,苟强通过正规渠道新购进了一批春季的名牌服装。这其中有一款男士夹克卖得十分火爆,没到一个礼拜便消散一空。随后,苟强拿着一件这款夹克的样衣找到自己熟识的服装加工厂,要求其帮自己仿制一批这样的衣服。

服装加工厂对于找上门的客户自然是惟命是从,当天就安排了工人进行生产。仿制名牌服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按一般服装加工过程进行的。先买来与正版相似的布料,再打样加工。同时,把商标样板打好,商标做出,吊牌也照此处理。最后,交给客户上架出售。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