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钰洲认为,上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出现异化。以棉花进口配额为例,有资质的单位进口棉花,但是需要棉花的生产企业拿不到,或者拿到的很少,企业要拿到棉花进口配额,一吨配额要额外支付3000~4000元。
他进一步表示,这是瓜分企业利润的不合理现象,侵犯了实体经济的利益,给纺织企业造成很多困难。“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否认,配额就是寻租体制”。
业内人士认为,棉花收储、配额管理等造成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高,其实最合理的做法是国家直接补贴给农民,而不是以收储价格托市的形式干预市场价格,让纺织企业陷入被动,但是有关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国内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成本较高,给农民1元的直接补贴,付出的行政成本可能就要1元,因为有些地方可能会克扣补贴。
企业界人士对此表示担心,如果国内外棉花价格差长期存在,纺织企业将被迫境外建厂,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为例,当地棉花的价格只有中国的2/3,这位人士说中国纺织企业有一天在美国建厂并非不可能。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