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阔天宽
和国外同行相比,目前中国的户外品牌市场还有一些差距。”从数量上来说,和欧洲相比,在中国的户外品牌相对较少。在欧洲的户外服装品牌市场中,是通过不同的功能性,来区分不同的品牌。例如,有专门针对登山运动的服装品牌,有专门针对户外旅游、野营的服装品牌……这些品牌虽然同属户外的大旗之下,但他们针对的客户和消费群体是不一样的。而目前,中国的这个户外运动的市场划分,概念不清晰,很模糊。“这虽然是前任奥索卡品牌设计师在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中国户外品牌市场的评价,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虽有改善,但差距仍不小。
但恰恰是这些差距,才更让中国的户外品牌看到希望,因为有差距才有追赶的空间和动力。并且从国外发达市场的发展轨迹,我们更能看到自身的希望。2010年,美国的户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0亿美元,欧盟则更是高达140亿欧元。并且,目前美国各种主题、不同星级的露营地超过2万块,而中国的露营地数量还是两位数。更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将以每年近50%的速度进入快速增长期。“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户外品牌的消费人群正在”去户外化“。就是说,户外品牌的消费者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探险家、”驴友“等专业或非专业户外人士,一些原本和户外运动并不搭界的人也开始喜欢购买户外品牌。以韩国知名户外品牌BLACKYAK为例,它的专卖店遍布韩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其购买人群非常广泛,从儿童到老人都是它的目标对象,因为这些消费者看中的并非是户外服装的特殊功能性,而是喜欢户外品牌的高品质和独特设计。在国内,这种现象也正在逐渐显现。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不受待见甚至让人避之不及的极端天气对户外品牌来说却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客人“,因为突如其来的严寒等极端天气意外地助推了户外品牌的热销。在英国,由于2009年的寒流暴雪频繁袭击,户外零售商的服装销量大幅增加。据了解,英国知名的户外服装公司2009年12月份的营业额与2008年同期相比创纪录地激增30%。2010年,户外服装在我国也借助大雪火了一把,被业界称为”创造了白雪经济“。
去年的寒冬和天降大雪带来了滑雪服等户外服装的销售旺,滑雪服、滑雪帽、雪镜、滑雪板等相关产品受到一些时尚人士的追捧。滑雪用品商店的新款滑雪服等销量激增,甚至出现断货。在网购市场户外服装也是非常火爆,特别是下雪较多的北京地区,滑雪产品的交易额高达180万元,占全国总交易额近2/3。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