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孚色纺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面临国内外棉花差价拉大,终端压价、后道去库存化的市场困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157.66万元,同比减少0.84%;实现净利润6,220.94万元,同比减少74.39%。其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117.84万元,同比减少78.78%。
据了解,有的纺企为了维持资金周转,不得不亏本也经营。一旦资金无法供应,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机。如要保证资金的供应,也需要企业关注自身库存周转率是否达标。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24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幅。其中,有7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增幅在50%以上;更有4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增幅在100%以上,这4家公司是*ST远东、ST中冠A、ST德棉和华芳纺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50771.43%、146.69%、114.93%和100.36%。
去库存现打折潮
现今,纺织服装业不仅要承受棉价波动带来的原材料库存问题,还要面临订单下滑,服装库存加剧的问题。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向记者分析:“同去年相比,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订单大幅下滑、单份订单额度急剧萎缩,在一些品种上,海外订单量下降了70%以上,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厂出现开工严重不足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库存。”
有服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库存在服装领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低迷,超过了厂家的预计。
据数据显示,雅戈尔、红豆股份、际华集团、美邦服饰和森马服饰的库存皆超过10亿元,除美邦服饰的库存比上年有所减少外,其余4家公司的库存皆比上年有所增长。
“由于服装的时尚性较强,因此,服装的库存最好在1年内消化,很多商家为了去库存不得不打折,甚至亏本卖服装。”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向记者说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往年时常出现的打折服装不仅限于缺码短号,即使是今年刚上市的新款打折力度也非常大,往往在上架不久,就要打6、7折的折扣力度。
汪前进向记者分析,服装库存高的原因是服装生产商超额预计销量。特别是体育服饰品牌,今年李宁、安踏等国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都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迹象。
某品牌代理商透露,今年李宁、kappa等运动品牌,库存动辄都在30%以上。即便是库存量最小的安踏,去年的库存比例也升到了26.13%。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