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发展后的调整--运动品牌:从李宁遭受夹击看未来出路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6日

刘翔: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经过10年高速增长,有多达数百家品牌蜂拥而入,市场容量暴增,竞争加剧,市场调整是必然的。一些实力小、品牌资源少、定位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的小品牌,或竞争力差的品牌将逐渐退出市场。另外,消费者对品牌及产品的选择面增多,消费习惯越来越个性化,这需要企业在战略、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灵活应变。一些市场反应慢的企业将面临被边缘化或被淘汰的局面。
  尼尔·牛顿:消费者买不买你的产品,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好,而消费者不买,那么问题就出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上。认知决定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愿意花很多钱来买一双耐克运动鞋,消费者认为它们是最好的鞋。这种认知建立在你有一个好品牌的基础上,并通过强势的市场营销来建立这样的认知。
  杨清山:运动服装肯定要紧跟运动走,中国的品牌缺乏长远发展战略,都是捕捉式的短期策略。这次伦敦奥运会,很多中国运动服装品牌都没有什么举措,好像置身事外。这就偏离了品牌传播主线,核心价值得不到体现。如果面料达不到很好的运动需求,款式无法满足消费者,使用价值和消费心理都得不到满足的话,市场表现可想而知。
  不妨试试太极拳鞋
  马修.纳格勒:品牌的成功将最终取决于其产品特征,或消费者所认知的特征。中国品牌应该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对中国消费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日本品牌优衣库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它不是通过定位于价值优势,而是创立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中国品牌能以更低的价格供应与竞争对手等质的产品,但这种策略可能已经过时。中国本土运动品牌需要做产品的提升,也要有能培育这种独一形象的营销策略。
  刘翔:中国企业应学习国际品牌,放眼全球市场,从全球配置营销资源,从全球采购原材料,甚至利用全球的工厂进行加工制造,召集全球性的设计研发人才,以紧跟市场潮流。最重要的是,中国运动品牌应该走出去,外面有更大的舞台。匹克年中报显示,总业绩同比下降28.5%至16.1亿元,但海外市场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达到总营业额的12.2%。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52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