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商销有益--服装品牌:利用不同形式达成终端价值实现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谈到百货店销售情况,邹游表示YOU’Z作为一个新生品牌,有一个水土适应的过程,YOU’Z目前在商场销售排名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他认为现在商场提供的位置还不够理想,希望能进行适当的调整。
  类似的意见还有很多,不少国内设计师觉得商场提出的要求过多、提供的位置离期望值很远,在品牌经营中必须给出很好的成绩才会得到百货店、购物中心的青睐,相对于国外服装品牌,对本土设计师品牌或者说中国服装品牌太过苛刻了。  
  设计师品牌成新宠?
  百货店、购物中心服装品牌的“千店一律”,在当下讲究个性的消费者心中很难激起真正的共鸣,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ZARA、H&M等快时尚品牌。上海市百货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浏河就此提出“引入与众不同的设计师产品也是百货商场差异化竞争的手段”的观点。
  如今,原来不少在艺术区或街边才能见到的设计师品牌,不约而同地齐聚到了商场。虽然比不上外国设计师品牌那么备受追捧,但本土设计师品牌已逐渐崭露头角。据《服装时报》记者了解,现在很多购物中心、百货店都引进了本土设计师品牌,例如蓝色港湾引进的吉祥斋、东方新天地的东北虎、北京赛特购物中心的吉芬、新世界女子百货的吉承、刘兰玉等。这些品牌的自身定位与商场吻合,成为商场的中坚力量。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中国零售业市场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像购物中心、百货店可以单独开辟一块空间用以经营设计师品牌。
  不过,价格过高一直是设计师品牌受到非议的一个诟病,本土设计师品牌同样不能免俗。近几年的金融危机使传统零售业的销售额大幅跳水,商场已将打折视为消除客户不安的最佳方法,价格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设计师品牌的高成本迫使价格高居不下,许多消费者也表示服装高昂的价格会使他们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设计师品牌为了脱离困境,可以学习欧美一些品牌将希望寄托在高端品牌折扣店身上,通过事先拟定的折扣来争取客户。
  随着服装消费需求的细分,设计师品牌也会相应地细分,变得更加专业。相信设计师品牌必然会成为商业热点的代名词,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不难发现商场一贯的“崇洋媚外”心态让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举步维艰。实际上,一些在国外注册,在中国设计和生产的品牌占据了商场好的位置,甚至商场有时会暗示企业管理者:你在国外注册一个商标我就会让你进来,老老实实做自己的品牌会遭遇商场的冷眼。
  不采取“迂回战术”,坚持做自己品牌的设计师会体会更多的艰辛。这些设计师的身上往往都有着一股“倔劲”,或者说自信,他们希望证明“我的作品并不比国际品牌差”。
  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主要就是依托于设计师本人的社会资源与经营资源的整合,将更多的可控关系进行调整,利用不同的经营形式达成设计师品牌的终端价值实现。因此,中国的设计师们寻求更宽广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