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对话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中国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要“点爆式突破”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全面引入竞争机制
  《21世纪》:除了抓住了国家的政策机遇,你自己性格中有什么助力成功的因素?
  周海江:我是一个很有竞争意识
  的人。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班长,小学到初中我都考班上第一名,高中时转过一次学,刚到新学校一下子掉到了十几名,但等到毕业我又考了第一。在22岁那年辞掉大学老师进企业,因为我不怕面对不同的竞争。那时大学毕业生就是国家干部,我很多同学都留在高校和机关,看上去我是选了一条最不保险的路,现在几十年下来看,我觉得我是最保险的,能力是最保险的饭碗。
  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还要善于竞争。我认为一个人要超过另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对手,并且结合自身长项。不怕落后,就怕不学习。贬低对方是不可取的,当全世界只有两个人竞争时,这样做可能取胜,但违背了道德。实际上是,竞争者不可能只有两个,所以要不断学习、互相学习。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你要敢竞争,并且在竞争中不断长大不断进步。有多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就是有多长时间没有成长和进步了。
  《21世纪》:据我们所知,你也把这种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特点引入到集团管理中。具体谈谈这基于何种考虑又是怎么推行的?
  周海江:对于企业管理上的竞争理念最早要追溯到我在深圳大学的学习经历。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来问我,愿不愿意去他的荔枝园工作,说他是经理了,这个对我刺激很大。那时是1985年,深圳大学当时就有很多勤工俭学机会都是竞争上岗,学生都很有活力,而在八十年代这种方式内地是没有的。
  所以我从1988年进入这个企业就建立的竞争机制确实是个典型特色。红豆那时还叫港下针织厂,本来只有一个二十人左右的销售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科室一分为二。然后随着我管理范围的扩大,我就一直推动这个理念,衬衫和西服都分成了一厂二厂,供应商招标过程每次选择至少两家,不让他垄断。再之后,所有的职位也是竞争上岗。我认为,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否则就没有了市场经济。
  《21世纪》:制度选人也是竞争机制的一个体现吧?
  周海江:对,我们要求所有的厂长、经理、科长都竞争上岗,同时在投票时我不投票。如果22000名红豆人都在琢磨和领导的关系,企业必败无疑,只有考虑业绩才能让企业向上。职位是通过制度还是关系取得的,是衡量企业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
  民企怎样突破自身瓶颈
  《21世纪》:集团目前形成服装、机车轮胎、生物制药、房地产四轮齐动的发展格局。不同的领域,需要搭建不同的团队,进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建立不同的企业文化。这样的布局作为领导者如何管控呢?
  周海江:我们走的是相对多元化道路。比如在轮胎领域我只做长途运输的专业轮胎,在医药领域我只做肿瘤医药也就是红豆杉的延伸。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集团相对多元化,下面的公司高度专业化,这种专业化指的是在人才和产品上。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阅读数量(8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