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什么领域是相对于你拥有的资源而定的,如果所拥有的资源只能支撑一个产业,就不要再去做第二个。红豆现在突出这四块,再压缩就难了,但也不会再进入新的行业,这四个行业足够我们干一辈子。
我认为“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经营管理方法根据行业特点可以变通,而道理本身是相通的。实际上红豆正在逐步向控股集团演变,但现在还在演变的过程之中。下面每个产业都是自己的产业公司在经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还是集团来管,但营销是独立的。
中国民营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我觉得胜算不多,唯一的突破就是在点上的,而不是面上。
《21世纪》: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仍然有着诸多受限因素,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哪些大环境和自身的改进?
周海江:我认为民营企业还是有着“夹缝生存”的无奈,赋税过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大,最受限的一点体现在用于投资的资金上。我认为利润部分如果用于再投资,全部退税都可以,这些钱应当拿去购买更先进的装备不断发展生产力。
美国等国开始回归实体经济了,下一轮我们要跟国外的实体经济去比,如果他们更先进的话,我们可能就被淘汰了。之前有德国企业来红豆参观,说中国有全球最好的装备,而之前的十年二十年里中国的生产装备都超过日本,所以经济才能壮大。要鼓励老百姓、民间资本不断投资先进的装备,通过技术改造让设备更新,同时能够吸引和留住好的人才。
从公司自身来说,我们要突破瓶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土地越来越少和环境资源的容量不容乐观。所以劳动力方面我们要转型,通过外包整合社会资源,注重研发和连锁专卖,通过大企业的转型也可以带动小企业。土地方面,苏南已找不到土地了,我们就去柬埔寨,并雇佣当地工人,红豆地产也会用。资源方面,污染的我们都关掉了,比如电池、梭织的印染,用来发展红豆杉。
所有的企业都有瓶颈,要不断突破自身的瓶颈。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