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期货统计,美豆粕基金净多在今年4月份达到了10万手的峰值,6月份价格出现加速上涨,涨幅达到25.5%。但是净持仓的峰值却不断下降,截至8月28日,净持仓下降至7.5万手,与最高值相比下降了30.07%。与此同时,大豆基金净多头由7月初最高的26万手下降至8月28日的22.4万手,基本达到6月的最低值。
在农产品上,价格的上涨与基金净持仓下降的趋势形成了背离,部分资金在离场。
而在贵金属价格上涨中,CFTC数据显示,黄金ETF持仓量在增加,但是白银ETF持仓量却在减少。张一伟也发现,近日黄金的商业基金保值仓位有所增长,但非商业基金持仓(业内称为投机持仓)呈下降态势。
不是所有的品种都发生了价格和持仓量的背离。南华期货CFTC持仓分析显示,截至8月28日一周,该机构跟踪的大部分品种保持了净持仓增持的态势。原油增多减空,多头流入17158手,而空头则流出1689手,净多单持仓本期增加18847手,净持仓占比上升了0.82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的十年牛市是否已结束?目前断言尚早。但来自多家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或已至十年牛市的尾声。
中金公司8月20日报告认为,大宗商品需求与经济发展进程的关系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品)占主要地位;当工业化及城镇化开始时,对工业类商品的需求显著上升;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投资增速放缓而消费提升,商品类消费成为大宗商品需求动力;第四阶段,服务类消费增多,大宗商品需求普遍下降。
该上述报告还指出,近50年以来,大宗商品经历了1970-1980年以及2000年至今的两个牛市周期,而随着“中国消费”时代的来临,单位GDP的需求强度,尤其是与工业类相关的金属和能源需求强度,将趋势性下降。
这看似与近半年以来,大宗商品持仓量在增长相矛盾,但回顾十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又或面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尽管中国还要经历后工业时代,原油和化工短时期内仍被需要,但至少近几个月来看,市场的上行主要依赖货币宽松政策预期的推动。由于这种预期已持续了几个月时间,而且部分资金亦不认为美国在大选之年会推出QE3,于是大宗商品市场的资金选择了分化。
支撑农产品上行的主要是刚性需求和天气炒作因素。2007年和2010年,CRB指数也曾强势上行,当时CBOT大豆等商品价格也在宏观经济影响下上行。然而今年,在将天气因素演绎百遍之后,张一伟认为,农产品价格高速上涨的时代已结束。只是由于减产等因素支撑,价格也不会急速下行。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