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披露的消息,9月10日共收储2012年度棉花5万吨,由分布在河北、山东、新疆等13个省区的35家公司作为指定收储仓库。大宗商品资讯门户网站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收储首日棉花收储情况不太乐观,没有完成预计收储量。
根据发改委的消息,2011年度国家启动的棉花临时储备政策共储备312万吨棉花,今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执行的第二年。发改委称此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把以往在主产区临时收储皮棉的措施常态化,提前公布收储价并在新棉上市后敞开收储,收储的棉花在市场需要时可及时投放,以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就出现了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现象,大量进口面因为没有进口配额而挤压在港口。这就加剧了国内棉纺企业的压力,不仅如此,今年的棉花种植形势并不乐观。
笔者从山东德州市棉花协会了解到,由于受到7、8月份几次强降雨的影响,德州地区棉花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减产10%以上,预计亩产籽棉460斤左右。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笔者,今年山东省德州市2012年实际植棉面积在130万亩左右,去年的种植面积是163万亩左右,减幅20%左右。
在中储棉总公司进行新棉收储的同时,向市场投放储备棉的工作也在开展。根据发改委统计数据,在储备棉投放的第二天9月4日,当日投放储备棉4万吨,实际成交3.3万吨,平均成交价格为每吨18690元,比竞卖底价每吨18500元高190元/吨,与当前国内市场棉价大体相当。
卓创资讯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称,总体上,上周投放储备棉花价格不高,最高时仅仅为每吨18600元,由于各企业都在试探价格,所以一直不会太高。
笔者根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得知,在上周,国家计划向市场投放储备棉21万多吨,而实际市场成交量仅为14万4千多吨,实际成交价格也基本围绕竞买低价每吨18500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