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滨州)国际家纺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服饰文化博览会昨日在滨州盛大开幕。本届节会以家纺节为平台,向全国客商充分展示了滨州家纺服装服饰产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情况下,纺织产品出口量降低,家纺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滨州作为纺织大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如何逆势而上,更优发展,让家纺节的品牌更硬?就此,本报专访了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
经济形势不乐观
寻找发展新模式
夏志林首先向记者介绍:今年全球经济有下滑的趋势,纺织产品受其影响,出口量有所减少,这必然影响到了家纺、服装服饰等产业,而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纺织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纺织出口造成了冲击。
滨州市是产棉大市,又是纺织大市,有魏桥创业集团、亚光集团、愉悦家纺等众多规模大、产品多的企业。“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的上涨以及贷款融资难等问题都对一些纺织企业有一定影响。面对这些问题,纺织企业也都在积极调整产品和销售结构。我在走访一些滨州当地企业的时候也都发现了他们积极适应市场的一些先进做法,而家纺节的举办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些互相学习进步和交流的机会。”夏志林告诉记者。
家纺产品推陈出新
滨州家纺逆势而上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