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虎门服装走电子商务道路 谋求转型升级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由于电子商务做得出色,一些分销客户提出请他做技术指导,并希望他能开培训班,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辅导。他认定开网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仅虎门就有上万人,培训市场前景可观,今年5月开始,他在大莹开起了培训班。仅仅3个多月,学员就达110多人。

据悉,大莹商场目前的经营客户大多是一些中小商家,“现在做好的,就离开了大莹,转去虎门周围的工业区、商住楼。因为大莹实体面积有限,规模大了,这边容纳不下,一层楼实际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300多间铺位。商家做大了就需要注意形象,注册公司了。另外为了跟厂家合作方便,搬到厂家周边去了。”孙超说。

孙超认为,大莹模式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服装产业,对虎门服装的销售以及产业的提升,物流、模特拍照等已经得到很大的推动。

制衣厂老板的转型困局

与大学生主动成为网商不同的是,年近不惑之年的曾石林投身电子商务更多迫于被动转型。

1992年,曾石林跟着老乡从江西南康老家来到虎门,摸爬滚打20多年,曾石林不但把车衣技术练得炉火纯青,还掌握了所有制衣工序和车间管理。

2006年,羽翼渐丰的他决定自己出去闯一闯,和亲戚朋友一起在虎门博美开了一间小型制衣厂。凭借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外贸环境,曾石林的工厂挣了不少钱。可好日子维持不到两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曾石林的加工贸易一年不如一年,利润逐年压缩,可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却一直往上涨。

到了2010年下半年,曾石林仔细一盘算,加工一件衣服的毛利只剩下两三块钱,有时稍不注意还要做亏本买卖,。

“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曾石林说,原本自己盘算到虎门富民服装城租下一个铺面,做传统的“前店后厂”服装批发生意,可经过近半年的调研,他发现这一传统经营模式目前的日子也不好过,客流量的减少使得不少商户的经营举步维艰,便放弃了这一念头。

2011年下半年,他发现不少同行利用网络开店,有的居然一天就卖了几百件衣服。曾石林不懂网络,可却对电子商务情有独钟。随后,曾石林在博美租下近400平方米的制衣车间,用玻璃隔出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屋子,装上大功率空调,摆上数张崭新的办公台,以月薪上万元请来数名自称懂网店经营的大学生,为他们配上电脑,自家的网上商城很快开业上线。

“都说‘触电’是个烧钱的行当,光备货就花了近百万元,营销费用也有好几十万元。”曾石林说,刚开业时,网上商城取得不错的成绩,每天能发出几十票,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发出200多票。

可好景不长,今年年中,不良买家以索取发票受阻为由登门勒索,缺乏网商经验的他不知如何应对,在被扣6分之后,网店生意大幅下降。

前往杭州参加全球网商大会前,曾石林炒掉了原有的网店经营团队,决定自己亲自学习网店管理,重整旗鼓。可这对于甚至连打字都不会的曾石林而言绝非易事。

“现在是自己想学也不容易,想招能干的人过来也找不到。”曾石林发现,自己在虎门很难有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可供选择。相反,这次去杭州,曾石林发现当地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济济,可都不愿意跟他回到虎门。

一边是完善的服装产业基础,接近货源、方便物流配送,一边又是不可或缺的电商人才。曾石林说,这让他很犯愁。

为无人可用而犯愁的不仅是曾石林。东莞伊卓服饰总经理陈卓发现,最近两年,随着不少外贸服装品牌转战国内市场,终端零批销售渠道的竞争愈发惨烈。

她表示,作为虎门本土服装品牌,他们一直希望能够尽快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在一片红海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建立品牌分销渠道优势,可本土电商人才稀缺却让企业很无奈。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24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