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年”历来都是运动品牌们赚得盆满钵满的“丰收年”,但2012年的日子却不那么好过。
8月,国内六大体育运动品牌--李宁(2331.HK)、安踏(2020.HK)、特步(1368.HK)、361o(1361.HK)、匹克(1968.HK)和中国动向(3818.HK)先后发布了2012年度的上半年报,数据再次印证了整个行业的低迷。
折扣力度史无前例
“请问这件衣服打几折?”小李拿着一件79元的361o棉服,以为标错了价格,因为“面料、做工都不错,还挺厚实,简直比动物园(北京著名服装批发市场聚集地)还便宜!”他说。
“只有原价的零头了,我也不知道是几折。”售货员有些无奈。商场的运动品牌区域里挂满了“夏装29元起”、“运动鞋69元起”的促销广告,货架上货品挤得满满的,人气却依然不旺。
很多消费者发现,今年以来,运动品牌的打折力度几乎是史无前例,而且打折几乎成为常态。
“基本上所有品牌从新品上市就打七折,折扣店里普遍三四折甚至更低。”小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耐克和阿迪达斯过去很少有一两百元价位的货品,现在有很多可以挑选;国内二三线品牌则常常一百多元就可以置办一身行头。“同学开玩笑说现在是用李宁的价格买耐克、阿迪达斯,用安踏的价格买李宁,用地摊货的价格买匹克、特步、361°。”
如此之大的折扣力度,不难看出各品牌库存压力的巨大。根据中报中公布的数字,6家主要运动品牌的库存周期和应收款项周期全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4家的库存周期已上升到3个月左右,这在过去从未有过。各品牌纷纷减少订货数量、关闭门店和加大促销力度,但这样势必会导致整体营收数字萎缩和利润率降低。
糟糕的业绩也使各家运动品牌股价大幅缩水。不到半年,安踏、李宁、361o和中国动向股价全部被腰斩,特步、匹克跌幅也超过了四成,整个板块全年集体跑输大盘也已经毫无悬念。
为库存而烦恼的不只本土品牌,中国市场的老大、国际运动巨头耐克的状况也不乐观。耐克刚发布的第四财季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5月31日,作为耐克第二大市场的大中国区总体销售收入为6.67亿美元,相比第三财季下降了3.89%。但库存规模却在大幅增加,截至2012年5月底,库存高达33.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27.2亿美元相比,增幅超过23%。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