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内部人士也证实,“我们年初进行海外代工厂的立项,主要是出于对代工厂自身需求的考虑。”
而在国内大环境萎靡境况下,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电商的订单数量则仍稍胜一筹,“所以即使是获益少,代工厂也更愿意接我们的走量订单,目前我们有尝试在孟加拉进行衬衫及牛仔产品的项目。”
栾义莱也同时指出,“下一步会更加深入地进行合作,将尝试在越南本地制造服装,并在本地销售,希望能实现全产业链的越南本土化。”
而对于凡客来说,海外扩张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
“下一个地区是俄罗斯,目前正在筹备中。”栾义莱透露。
凡客还试图将越南模式进行复制,并拓展到其他国家,“未来如果有机会可能还会包括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凡客在当地有一定品牌知名度。”
扩张还是救赎?
2011年下半年以来,凡客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从IPO暂停到库存规模空前再到最近旗下自建物流如风达收缩规模,凡客一直在缩减成本。
而对于此次南下越南,业内人士则指出,“看似扩张实则是其缩减成本清理库存的手段,海外的生产与销售会就地解决部分库存,而不用为其已经庞大的库存再做加法。”
事实上,大规模的库存早已不是凡客的秘密。
本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凡客营收接近20亿元,同比增长300%,但规模持续膨胀时,其库存压力也日渐凸显。
据本报记者了解,从2010财年到2011财年,凡客的亏损已从6800万元飙升到4.86亿元,同比增长600%。今年3月,市场更是一度传言凡客库存已攀升至14亿。
而对于此次海外试运营,来自凡客内部的消息称,目前定为一年内实现1000万美元营收。“虽然不能明显改善其库存,但起码不会雪上加霜。”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高压之下,凡客的自我救赎也相继展开。今年以来,凡客就开始对供应商进行整合,精选供应商资源,截至目前,其供应商已从200多家缩减到100多家。
但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凡客高居不下的库存以及暂停的IPO已然让其资金链捉襟见肘,所以在供应商整合中,凡客主动优化供应商也仅仅是一方面,“也有部分供应商是因为凡客货款问题而拒接凡客订单。”
而经历了去年的IPO暂停后,凡客反而信心十足,并对外宣称2012年“运营费用将控制在20%以内,毛利率达到40%”的口号。
其内部人士则证实,目前毛利率已经达到40%,其中,越南销售因为与ECPAY合作,所以定价权也可自主,“比较像ZARA或优衣库在中国的定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