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职于一家英国服装企业的李小姐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她所在的公司为例,2012年之前,70%的订单生产会放在中国,从2012年开始,只有30%放在中国。这个30%的构成,一是高端服装(如毛呢大衣),二是为了分散风险,在各国之间多元配置。
“中国的加工费,平均来说,每件衣服如果是10美元,孟加拉国大概是5美元,而且英国从孟加拉国进口商品,可以免收关税,这又是一道。”李小姐说,“此外,中国这边工厂人手紧张,交货特别慢,外商面临着供货期无法保障的风险,而且行情稍微一好,工厂就漫天要价。总的算下来,订单显然是放到孟加拉国比较划算。”
李小姐分析,目前孟加拉等国家上游的纺织行业还比较弱势,布料等大量纺织品还需要从中国进口,因此,服装业的寒冬,暂未蔓延太广。
但服装业是“牛鼻子”,辅料厂(例如拉链)、纺织厂会被牵着走。孟加拉国那边,有许多纺织厂正在建设,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到那边投资建厂,既有纺织厂,也有辅料厂,因此过渡期也不会太长。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