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江苏服装节时尚品牌之花讲述转型升级故事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9日

新模式:品牌“空城计”唱响全国

纺织服装是典型的传统行业,目前,江苏骨干服装企业的创新,有些已经成功延伸到了商业模式创新上。本届展会上,记者就见到了玩“空城计”的企业。

“海澜之家在全国拥有2400家门店,员工超过4万人,年营业收入90亿元。但是没有一家店是海澜集团投资的,没有一名员工的工资是海澜集团支付的,没有一件衣服是海澜集团生产的。”海澜集团副总经理江南介绍,海澜的秘诀在于,牢牢掌握“微笑曲线”的最高端——研发设计和产品标准,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身,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连锁企业。服装生产、店铺装潢、员工培训,都有统一标准。正是靠品牌和标准,实现了在全国的扩张。

在展会现场,记者同时看到了一面“名牌墙”,上面分布着江苏服装名牌和跻身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工商局负责人现场介绍,目前,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已有43个品牌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位居全国省市第三位。

不过也应当看到,品牌创建有相当长的过程。在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面广量大的中小服装企业连生存都遇到了困难,再谈品牌确实勉为其难。江苏阿仕顿服饰董事长龚政分析认为,所有企业都要转型升级,但不意味着都要自创品牌、都“带头”,很多中小企业要在产业链分工中寻找新机遇。目前,阿仕顿的协作工厂近200家,超过30%的企业在品牌运营商的整合带动下实现了“二次发展”,顺利走出困境。

新空间:到牛津街上建欧洲总部

外需疲软,并不意味着只能放慢“走出去”的脚步。采访中记者发现,江苏部分服装企业,有的向周边转移劳动密集型产能,也有的到发达国家开拓高端市场。

“看,这就是我们耗资3.5亿新建的欧洲总部大楼。”伦敦奥运会前,波司登在伦敦牛津街商圈开设了旗舰店和欧洲总部,开业近两个月销售稳步提升并实现盈利。“中国自主品牌服装能得到英国消费者的认同,这坚定了我们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信心。”董事长高德康指着旗舰店的照片兴奋地说。

“走出去”能否成功,关键要找准投资时机、适应当地市场。“设立伦敦旗舰店和欧洲总部,我们前后准备了六年。”高德康介绍,很重要的就是考察当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路径,在投资成本最低的时候进入以寻求最大的收益。目前,波司登在英国有84家门店,500多名员工中只有3名来自波司登总部,其余均为英国当地人。英国人设计,本土生产销售,比较好地融入了当地市场。

以生产高档毛纺面料见长的阳光集团,近年在成衣品牌上崭露头角。“质量可靠,品牌知名度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到了‘走出去’亮牌的时候了。”董事长陈丽芬透露,目前正在恢复海外营销网络,通过收购品牌、自主经营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实现转型与转移同步提升。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