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上,听到这样一则消息:前几年,东北一家企业看到再生聚酯产业在当地几乎还是空白,就花大本钱投产了再生聚酯纤维。可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加之今年经济形势的压力,没有赚到钱,就想到参会转出设备。
文中的企业真实存在,转让设备也不是一家的独角戏。今年经济形势不好的压力压迫着这个成长中的产业,那些靠低端产品“混口饭”的小企业开始打算另寻财富机会。当初丰厚的利润已经不在,眼见行业门槛越来越高,企业何去何从的“纠结”心态在此次大会上也露出端倪。然而那些摆正心态、创新产品、引进人才的企业却表示优胜劣汰的加速,行业秩序的整治让他们感受到机遇的重新到来。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或许即将带给行业一场“血雨腥风”,调整结构正是企业生存和行业前进的出路所在。
而从宏观面上讲,环保概念在国内市场上的消费空间并未完全释放,巨大的原料市场在政策引导与国民环保意识提高下的增大,化学法等再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及推广等等相关可能预见的发展潜力也让再生聚酯行业有着充足的动力。行业的成长并未在这场危机下停滞反而加速快进,这对行业健康是有利的。
原料瓶颈还未根本突破
国内目前对废聚酯瓶料的回收尚未实现正规的规模化运作,回收材料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聚酯瓶片和工业丝绝大部分以面料或服装形式存在,其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未有完全能回收利用的装置,优质的废旧片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而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看来,随着各国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好的再生原料会越来越少。从短期来看,我国从各国进口的各种原料会越来越差,数量也会越来越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为会议热点语句的背后也能看到,行业在当前形势下考虑长远时想到的首先还是原料的供应。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销售部副经理宋炳先也认为,再生聚酯行业问题中,原料来源问题可占到50%的比例。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