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运营型的红豆集团打造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企业”,做强微笑曲线两端,中间的加工将主要依靠社会资源,企业的加工厂将打造成样板工厂,同时输出红豆管理和文化;而集团各公司、三级企业将集中精力搞科技研发和品牌拓展。回望红豆集团转型这几年,周海江介绍说,本部人员基本不增加,集中进行设计研发、打造样板工厂和布局市场终端,常规生产则委托外协工厂。“我们只保留20%的生产,而把其余80%外包到协作企业,现在,和红豆协作的企业已经超过500家,形成了共赢共生的良好关系。”周海江介绍说。为了控制外包风险,每个外包的加工厂红豆都会派员工驻场把关,而且还实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每年会有多达10%的外包加工厂商遭到淘汰。
“微笑曲线”的一端是技术。专利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获得较高利润的最有力武器,近几年来红豆启动专利战略效果显著,2011年,红豆申请专利211个,发明专利41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豆连续多年申报数量超过百件,现在共有专利1700多件。并且所申请专利全部转化为产业化生产,成为企业增长的强力支撑。微笑曲线的另一端是品牌研发。2008年以来,红豆五大品牌――红豆形象男装,红豆居家,红豆家纺,依迪菲,轩帝尼,在全国开设品牌连锁专卖店,成为主流人群的消费选择。截至目前,红豆品牌连锁专卖店在全国猛增至3000多家,仅红豆男装连锁专卖已达到1000多家。
除此之外,红豆还盯准了电子商务这座富矿,周海江说,我们还看准了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中国贸易流通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机遇,启动了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的建设,这一项目是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直接领导和倡导下建立,被列为江苏省和无锡市的重点项目。它是全国纺织材料专业市场上,第一个以现货交易为主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标志着这一行业的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也必将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由大变强和转型升级。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时,红豆少帅周海江给“红豆”定下的目标是,到2017年产销确保突破千亿大关,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缔造跨国百年企业。周海江坚信,一旦国内纺织服装业景气度回升,红豆集团有望取得更加诱人的业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