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升路经历了数次变迁,由露天的布街变成棚屋式的轻纺产品市场,2005年又掀开了声势浩大的市场升级改造大幕。王新东的得惠贸易有限公司在东升路市场改造升级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中国轻纺城针织面料市场。而他的兄弟王新生,则把浙江缤丽纺织有限公司总部搬进了时代广场。成千上万的布商,像王新东一样,在轻纺城创业、发家。
2005年,全国各地轰轰烈烈掀起轻纺造城运动,中国轻纺城面临不进则退的困境。这在关键时期,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轻纺城的意见,明确要将中国轻纺城打造成经营规模最大、商务成本最低、交易品种最多、服务环境最好的国际纺织之都,实现“政府主导、市场细分、业态创新、南北共荣”的目标。以南面传统市场改造升级和北部新市场区的规划建设为中国轻纺城发展两大突破口,各项工作相继启动。为加强中国轻纺城的规划管理,我县组建了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从组织和工作机制上保证轻纺城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随之,联合市场、毛纺市场、针织市场、坯布市场、服装服饰市场、窗帘窗纱市场等新市场不断催生;瑞安商会、临安商会、台州商会、江西商会、福建商会等新商会不断组建,越来越多的异地商人,集聚到中国轻纺城。
在东市场拆迁改造时,轻纺城市场公司总经理王铼根,看好商务写字楼的前景,转身开发符合新生代布商需求的商务写字楼时代广场,这是轻纺城国际贸易区首幢商务楼。如今,在这幢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的大楼内,已集聚起200多家纺织品贸易公司。一批又一批的个体经营户,变“三现”交易为公司化贸易,把公司总部搬进商务楼,生意越做越大。
10年来,轻纺城“版图”不断刷新,如今已形成南北中西四大市场格局,拥有两万余间营业房,经营7万余种面料,日客流量12万余人次,产品远销187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964家,市场成交额稳居全国乃至亚洲专业纺织品市场之首。
转型升级培育朝阳产业
量的扩张,让中国轻纺城坐稳了“头把交椅”;质的提升,让轻纺城实现了华丽转型。
永丰布业,是轻纺城“四大花王”之一,负责人潘永兴说,近10年来,公司在迪拜、中亚、越南设立窗口,带动了纺织品贸易出口稳定增长。
8年前,“典帛纺织”曾祥华是轻纺城传统市场区的普通经营户,从事“买进又卖出”的转手贸易。去年,公司聘请了3名专业设计师,成立设计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力度,以创新产品拓市场,预计今年贸易量将比去年增加一倍。
时尚轻纺城,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精彩。“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的顺利发布,纺博会晋升为国家级展会,国际物流通道内陆直通关规划兴建,中国轻纺城国境外办事处设立……中国轻纺城的市场影响力、知名度加快提升。2008年,我县提出“全力打造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国际性纺织贸易中心和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的战略目标,开始二次创业,实现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的转型升级。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