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3),在美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立即引起剧烈反响,股指、美元、石油期货都出现了暴涨,并且迅速扩散到全球市场。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认为,我国大宗商品“金九”行情其实早已展开。据生意社价格显示,截至9月14日,生意社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初值为0.46,生意社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967,而8月份同期为952,大宗商品市场延续了9月初的上涨态势,且涨面、涨幅均有所放大。
市场动荡商品价格上涨
据生意社价格监测,9月10~14日,生意社大宗58榜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40种,其中集中在钢铁板块共8种、能源板块共7种和橡塑板块共7种,其中涨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橡塑板块,涨幅前3位的商品分别为铁矿石(8.96%)、天然橡胶(标一)(5.47%)、汽油(4.90%)。环比下降的主要集中在化工等9种商品,跌幅前3位的商品分别为炼焦煤(-2.91%)、焦炭(-2.51%)、颗粒硫磺(-1.30%),涨跌幅为1.17%。
2012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与投资峰会上,国金期货总裁助理江明德认为,2012年,对大宗商品造成系统性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以及地缘政治的冲突,导致相关信息不稳定,市场情绪随之大幅摇摆,市场动荡成为必然。同时,世界各国以发新债还旧债解决债务危机的途径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投资者预期改善又使资金回流风险市场,从而刺激大宗商品价格走强。江明德分析,如果发生欧债危机难以掌控的局面并波及欧美银行系统,短期流动性紧缩会造成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刘心田介绍,9月上旬,我国大宗商品行情延续了8月下旬的上涨态势,并且涨幅、涨面均有所放大,我国大宗商品行情具有连续性和放大性。同时,我国大宗商品代表性品种表现稳健,行情具有保证性,特别是以原油、铜为代表的商品稳健上涨带动了石化、有色板块,而铁矿石的大涨更是直接引发了钢铁板块的“反弹”。
刘心田认为,9月中旬,我国大宗商品市场有三大看点:首先市场商品涨多跌少,上涨面较之前继续放大。据生意社大宗商品58榜显示,我国68.96%大宗商品上涨,15.52%下跌。同时,之前的弱势板块表现抢眼,如橡胶、钢铁板块涨幅居前列。而且,商品波动幅度较大,涨幅超过3%的有9个品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