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效田先生:从总体的形式讲,应该比08年困难。毛价连续下跌,需求比去年更差。原料以及初级加工库存不多,转变成后道工序的库存。内销方面,上半年以春夏季为主,但销售不佳,大多数作为库存。现在的羊毛价格没有真正地与需求结合,却与人们的心理预期、心理状态牵连在一起。企业应该根据订单,制定对策响应市场的变化。
主持人:周总的观点非常鲜明,依照需求与产量的平衡点。请问金日毛纺的褚晓峰先生,您现在不仅从事羊毛贸易还涉及了腈纶和棉花等其他纤维。目前羊毛价格水平,与其他纤维价格比是否合理?
褚晓峰先生:价格决定选择。全世界纺织原料生产最大、用量最大的是涤纶,不是因为涤纶最好,是因为它价格最便宜。羊毛不再是纺纱厂唯一的选择,现在消费者更加喜欢纺织原料多样性的纤维。我希望如今含有泡沫价格的羊毛价格能有所下降,市场需求才会上升。
观众席上,道森公司董事会主席Jo Dawson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所以羊毛减产,是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羊毛价格过低,牧民没有盈利可得。经营一个牧场要承受土地使用、牲畜采购等各种费用。我倾向于Gotz Giebel先生的观点。尽管现在羊毛产量短缺,想在困难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路,还是要加强研发的力度,使羊毛进入新的领域。
主持人:杨绍校先生为了加强企业竞争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工厂设备。今年,美丽奴羊毛成为本轮价格下降的重灾区。请问您是如何应对这个状况?
杨绍校先生:中国的毛纺行业,特别是毛条行业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一是产能严重过剩,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家经济一定会进行转型升级。实际上,毛纺原料成本差异并不大,关键在人工成本。今年红太阳的毛条销售总体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及时调整销售方向,适当规避风险。
主持人:杨绍校先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信心,也感觉到他身上的一种勇士精神——为羊毛事业而战的精神。
此时的观众席中,心系市场的澳丰集团朱忠贤先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羊毛的价格,请问Mark Grave先生能否以21.0微米为例,讲解一下牧民实际成本价是多少?
Mark Grave先生:需求决定价格。牧民会根据市场变化决定养羊品种,如何改进细度与养羊方法,这些投入都会产生不同成本。这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下去,不只是取决于零售行业,更多的时整个产业链的合作,降低加工成本。通过研发,赋予产品更多的使用价值。
Steven Read先生:针对朱总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今年的雨水状况,草场的营养成分,会不会产生疫情等。
来自澳洲的牧民朋友Geoffrey Fisken先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澳大利亚羊农协会的副会长,我认为羊毛行业毕竟是畜牧业,充满了未知因素。连续10年的干旱让整个行业吃尽了苦头,所以我们要看到整个产业对羊毛需求量的要求,给出符合大家利益的价格。
主持人:其实不是所有的羊毛品种都像细支美利奴羊毛大涨大落,今年碳化毛市场较为稳健,最近价格较前期有一点幅度反弹。请问Steven Read先生,作为老牌炭化毛企业,你们如何应对市场变化?
Steven Read先生:炭化毛占澳毛总产量的14-15%,正如杨总所说,最近的价格有所上涨,这是需求决定的。欧洲和东南亚的订单出乎意料地增多,中国需求量也在增加。另外,每当羊毛行业经历了大的衰退后,首先复苏的是粗纺、碳化领域。希望在2013年可以带动机织品与精纺。
主持人:从去年以来,大家一直在抢购炭化毛,请问炭化毛的成品和半成品,会不会像美利奴成品和半成品一样,消化速度逐渐放缓,进而拖累原料?
Steven Read先生:欧洲的炭化毛需求和中国不一样,欧洲尤其现在的炭化毛需求量很大。主要因为刚过完夏季的假日,欧洲炭化毛的传统生产商库存基本用尽,必然要补仓。
主持人:目前市场的支撑主要还是来自21.0微米以粗,说明羊毛依旧有需求,粗支需求让我们思考是市场合理价位究竟在哪里?
Steven Read先生:炭化毛的加工厂起码能够达到损益点。随着加工成本的增加,其他纤维产品想提高销售价格很困难。但是毛织品的提升空间很大,特别是炭化毛产品的销售推劲儿令人期待。
此时,牧民朋友Geoffrey Fisken先生的一段心里话,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与敬佩:毛纺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产业链相互挤兑的现象。今天的形势来之不易,羊毛人能够站在同一个角度,为整个羊毛行业共同努力。近年来,南京羊毛市场会议上牧民朋友的参与越来越多,很感谢每年能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全世界的毛纺人士集聚一堂,更加团结。虽然现在处于困难时期,我们要防止行业之间的挤兑,要看到希望看到行业的前景。
泰克羊毛公司Josh Lambs先生针对中国劳工成本增加的现象提出疑问:目前劳工成本增加的状况是否严重?如果按照现在的增加速率,十年以后,中国毛纺行业是不是会面临很大的困境,产业是不是要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行业?
杨绍校先生:对毛衣生产商来说,人工成本的增加,是毛衣生产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毛纱价格增加,平摊在每件毛衣成本上或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人工成本的增加甚至会超过一吨羊毛、一吨毛纱增加的价格幅度。目前羊毛价格停滞不涨主要是源于信心、需求、恶性竞争。如果劳工成本继续上涨,中国生产基地必然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这对于我们的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主持人:请问米歇尔公司、扬子纺纱,未来随着中国的劳动成本增加,您会把工厂向更便宜的国家迁移吗?
Steven Read先生:从炭化毛的生产来看,苏州工厂的劳工成本年增长高达17%-20%。同样的生产在澳洲增长率为3%,在马来西亚为2%。但是我们认为通过完善的工厂管理,产能效率也会提升。来中国是长远的投资,并不是看劳工成本增加就撤离中国。这里有很多综合的因素要考虑。
Gotz Giebel先生:扬子纺纱来到中国已有20多年,注入了大量的投资,培训了大批人才。我们应该更多地挖掘潜力,发挥更高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主攻的方向。我们来到中国投资是长远的规划,不会仅仅因为劳工成本的增加让我们重新考虑投资的方向。
持续三个小时的高层论坛在激烈的探讨中结束,许多参会代表意犹未尽,主持人杨枭雄女士认为即使是处在行业困难时期,我们羊毛人更应该互相鼓励,团结一致,勇于发现需求、创造需求,为羊毛打开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未来我们还将邀请后道成品企业作为论坛的嘉宾,凝聚整个产业链的力量,携手共创未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