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副市长张君毅:
园区经济倍增骨干企业翻番
张君毅表示:“这次会议必将对安徽承接转移起到积极作用。”
安庆的经济总量在安徽位列第三,财政收入排名第四。安庆作为安徽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以园区经济倍增和骨干企业翻番为目标,工业加速度实现倍增。其产业园区涉及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成为各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安庆引进的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入户临港开发区,两年来进展顺利,染整项目9月初已破土动工,色织、染色即将开工建设,工业城一期项目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创新基地和先进的制造基地。到2015年,安庆市园区经济年平均将增长40%以上,形成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和装备制造三大千亿元产业。
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布局处处长曹云峰:
集聚效应显现转移层次提高
曹云峰介绍了全国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和关键问题。国家针对产业转移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地方政府也将其视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产业转移之初是单个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园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也是点状招商引资,产业主导不明确,产业链不配套。随着产业不断发展,近10年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主导产业逐渐明确,产业链配套逐渐完善,园区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转移的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曹云峰指出,随着近年来产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对国家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工信部近日出台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曹云峰解读了《目录》的目的、原则等关键问题,并表示下一步将加强财税、信贷、环保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
扩张转向提高求大转向求强
杨峻强调,一定要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重新认识产业转移,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处于波动的低谷期、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棉花差价拉大等外部环境给转移带来负面影响,但同时国内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为转移创造了空间。
我们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求大转向求强,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杨峻总结了试点园区摸索出的好经验与做法,指出园区之间要加强交流,根据不同的产业基础、市场定位、区域经济规划等指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针对服装订单转向东南亚国家、土地紧缺等问题,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棉花原料、土地使用、劳动力生产率、产业链配套、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政策研究,研究如何延续现有的优势,保持行业竞争力。“试点园区可探索建立创新联盟型的学习型组织,园区管理者通过学习向行业专家转型,共商提高园区发展水平的好做法。”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
转移要有新思路产业用空间巨大
“纺织品终端的分类为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我国这3类产品比重是50%、29%、21%,而在发达国家的比重各占1/3。其比重的差别正是纺织大国与纺织强国的区别,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十分重要,要占到1/3才可以称为纺织强国。”李陵申开门见山地道出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地位。
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全球使用纤维总量将为2.5亿吨,产业用纤维量将为1.7亿吨,占总量的68%。这表明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潜力、发展空间巨大。因此,产业转移要有新思路,可以转到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中来。
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博导顾庆良:
转移没有国界创新带动升级
“纺织产业不再单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也是资本、智慧、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单纯依靠原料和劳动力优势吸引转移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顾庆良教授表示,前3次的产业转移都是以跨国转移为特征,劳动力、资本等是同质转移。而此次转移发生在中国国内并伴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现象,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转移中升级,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转移中实现设备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