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告诉记者,棉花最近一次涨价是在2010年至2011年3月之间,虽然在2012年年初,由于前期棉花价格下跌导致棉花产量减少,市场流通供应不足,棉花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是其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同时朱先生还表示,从棉花到服装的加工过程要经过棉纱制造、棉布制造、布料印染等多个产业,并且还要通过服装制造、运输及多个转销过程,从棉花加工生产到服装销售之间的价格传递并不是直线。棉花价格涨幅压力大部分被前三个中上游产业所承担,并且由于纺织类企业对下游服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即使生产成本压力巨大,棉纱和棉布的价格也无法得到同样幅度的上涨,所以服装制造业的原料成本压力并不大。
人工、运输、品牌成本高
“其实,近两年纺织企业举步维艰,要面临棉花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海外市场需求缩减,出口量大幅减少等多种不利因素。”朱先生说,“近两年,许多外企纷纷把工厂撤离中国,这说明中国的人工、运输等成本已经上涨到连实力雄厚的外企都无法承担的程度。”这些成本的增加不仅给中上游纺织业带来压力,也增加了服装制造业的生产运营成本,而终端销售市场成本压力也因此增加,到最后只能用服装涨价来缓解。
同时,在创新体现生产力的现代市场,品牌研发费用也是服装企业的一项不少的开支,这无形中也成为服装涨价的另一助力。皖西路某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国服装市场被划分为正规品牌市场和山寨市场两大部分,品牌与山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自己的设计和研发环节,一件正规品牌衣服的产生应该是由款式设计、材料研发、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组成的,而山寨衣服则可以省去款式设计和材料研发两大环节,直接模仿正规品牌衣服的款式,采用廉价布料进行生产,其生产成本低售价自然低,而相反,品牌衣服由于设计研发环节的成本压力逐渐增加,其衣服售价也会相应上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