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自有品牌的开发有利于帮助电商平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与其他同类电商进行差异化,可以利用自有品牌体现平台价值,提升顾客忠诚度。从价格战到烧钱战,电商市场几经折腾已经度过了盲目的扩张期,想要寻找更加成熟稳定的发展。在电商市场,可以看到消费者对某一特定电商的忠诚度非常低,因为综合性电商平台类型之间没有足够的差异性,消费者通常选择的都是价格更实惠的那家。但即使是通过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来争夺消费者,这些电商巨头们也难以使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而如果发展自有品牌,可以形成在电商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无论是当当、京东、国美或苏宁,这些综合性 B2C网站,本质就是一个网上商城,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卖其他品牌的产品,而对于此类综合性电商来说,因为卖别的品牌的产品,所以无法通过产品品牌来建立顾客的购买偏好,只能通过创造足够大的销售额与市场份额来领跑市场。而自有品牌的推出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现出品牌独一无二的价值。开发自有品牌实际上对于这些电商来说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对于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电商行业而言,自有品牌也是企业走差异化路线、塑造品牌的途径之一。
ASOS.com目前是英国最大的在线时装零售店,为客户提供自有品牌 (ASOS产品 )和其他知名品牌的时装产品 (通过其 Designer store)。这个2000才正式上线的公司,到 2008年,已成为英国第二大时装零售店 (包括传统时装零店在内 ),排名仅在老牌时装店 Next之后。到目前为止,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ASOS就已成为英国在线时尚产品销售的领袖。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还稚嫩的品牌,在原有品牌众多,而品牌效应显著的服装行业,简直是创造了奇迹。这引得电商研究者传统零售平台屈臣氏在“自有品牌”方面表现不俗,也为线上电商带来启发的关注,并总结了其几个关键的创新点,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自有品牌的推出。
2004年,在上线四年之际,ASOS推出了其自有女装品牌。于 2007年和2009年,分别又推出了其男装品牌和童装品牌,使其品牌迅速向全系列发展。简单理解,推出自有品牌,首先,能较大幅度增加其销售利润;其次,作为零售平台,自有品牌的销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台对其他品牌过分依赖的风险,提高其自身对其他供货商的要价能力 ;第三,自有品牌有助于提高和强化 ASOS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有利于向消费者展示其综合实力及长远发展能力,建立消费者对 ASOS的长期信心。
路漫漫 阻碍多
当当网从图书为重的 B2C商城,拓展至综合类 B2C商城和开放平台并行,2011年全年总营收达到 5.75亿美元,同比增长 59%,但同期净亏损约36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实现净利 3080万美元。“相对于图书、百货、3C,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可以达到 30%以上。”有分析师认为,对于当当网这类综合类B2C进军自有品牌,更多的考虑仍是“达到扩大交易量和提升毛利率”的目的,尤其对于当当网这类上市公司而言。
“从目前的情况看,自有品牌主要是作为补充业务,将现有资源变现。”有分析师指出,利用现有渠道销售自有品牌,有效节省物流成本和市场费用,商品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不过这类电商不会轻易将自有品牌提到和综合类 B2C同样高的战略层面,因为这意味着再造一个‘凡客’,将涉及‘战略转型’。”
现在,服装业现在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如何挑选有保障的代工厂同时保证低价?而且,大型代工厂通常采用现金结算模式,加上前期大规模的研发成本,以及难以把控的库存风险,都会对企业现金流提出很高的要求。即便是已经拥有几百家供应商的凡客,成功重组了服装标准化生产的路线,都没有实现盈利,互联网自有品牌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空间。
与综合类B2C侧重于“卖货”不同的是,自有品牌更为强调的是“产品端”的运营能力。对用户时尚需求的把握、产品质量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全程把控、以及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的塑造,这些并不是综合类B2C所擅长的。当当以及京东的优势在于流量、物流仓储与经销商、供货商所构成的整体运营优势。其实,自有品牌尽管毛利率高,但其对品牌塑造的市场投入非常大,短期而言平台挣钱比自有品牌机会更大。开发自有品牌商品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产品设计研发、加工包装、产品运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对于大多数本来就资金短缺的电商企业来说,运营风险无疑将大大增加。一旦品牌没有打响,将为其埋下库存积压大、现金流运转困难等“炸弹”。当当网负责人也表示,自有品牌开发的难点并非在于采购、找代工厂家等生产环节,而是企划营销、产品规划、产品设计,这就需要有专业团队来运作。尽管当当网已经成立了自有品牌运营团队,且对产品端运营能力信心满满,但发展自有品牌涉及到单品的设计、加工、包装成本、品牌的营销策划等若干细节,自有品牌运营团队的建立并不那么容易。
此外,自有品牌的诞生意味着产品线的延伸,企业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包括选择代工企业、把控产品质量、产品设计等。“自有品牌多为网商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如何控制代工企业的商品质量,给电商开发自有品牌增加了不确定性。在自有品牌发达的欧洲,它们的中小企业的操作规则是,零售企业从设计、生产到经销,对代工自有品牌的企业进行全程控制,而这一点在国内很难做到。因此说,国内电商要发展自有品牌,品质、平台、定位同等重要,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有人说,自有品牌是电商们集体理性回归的表现,可能成为电商盈利的出口;有人又说,自有品牌商品可能只是电商平台上的配角,拿来“补窟窿”而已。但归根结底,谁都不敢把话说得太死。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