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之下,美国棉的报价为14416元/吨,澳洲棉为15148元/吨,乌兹别克斯坦棉为15280元/吨,印度棉为13810元/吨。企业想要进口棉花,又受到棉花进口配额的限制,最新公布的2013年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不到国内棉花需求量的一成。一边饿得要命,一边看着廉价的大肥肉,却吃不到,纺织、制衣企业百爪挠心般地难受。
北京铜牛制衣总经理马晖:金融危机以来吧,因为国际市场需求比较弱,国际棉花价格是随着需求在变化,但中国有配额机制,有内部定价机制,所以现在这个阶段,这个时点上确实比国际棉花价格要贵了5000元/吨。
受国内外棉花价差影响,今年1到5月,全国棉纱线出口降幅最大,出口额同比下降22.5%。马晖说,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国内纺织行业和制衣行业,在出口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之下,更加丧失了竞争能力,反过来又降低了棉花的需求,进入了恶性循环。
马晖:现在棉花不放开,收储棉的价格还在涨,它肯定对棉花价格还有提升的空间,等于压力还要大,竞争力就还要弱呗。这两年,很多成衣往东南亚转,往外转,就是因为中国大陆成本比较高吧。
棉花等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又上升,一些国外品牌将订单投向了东南亚,国内一些纺织和制衣企业无奈之下也转往东南亚,在那里可以买到与国际价格接轨的棉花,招聘更加廉价的劳动力。
国内外棉花价格差扩大,不仅挤压了下游企业利润空间,也给化纤制造了替代棉花的机会,棉花的用量进一步缩减。被纺织行业埋怨的棉花托市收储,在棉农那里又有什么反馈呢?
记者:现在收购多少钱一斤?有人来收购吗?
棉农:有,4块钱一斤,8块一公斤。
记者:8块钱一公斤,是吗?
棉农:是。
江苏射阳县一直是东部主要的产棉地区,但是这位种了快30年棉花的棉农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种棉花,现在十家中有两家种棉花就不错了。她自己去年种了8亩棉花,今年已经缩减到了4亩,虽然今年棉花价格比去年一公斤涨了4毛钱,她还是不想卖,想等个好价钱。因为棉花管理难,耗时间、耗人工,现在的价格反而不如水稻挣钱。当记者告诉她,中央八个部委都预测今年棉花需求不旺,能卖就卖时,她才猛然意识到,今年上门收购棉花的小贩不如去年多。
棉农不愿卖,棉企不愿收的现象,现在不在少数。在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的德州,目前棉企收购量仅为往年同期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还发出了预警。
张晓强:8月底国家储备棉库存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可能会出现农民卖棉难,而且收购棉花的资金也紧张,今年投入棉花收购的棉花企业自有资金、纺织企业预付款、社会资金可能减少,对农发行资金的需求会比较集中。
如此步履维艰的托市收购和棉花进口配额,究竟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棉花属于基础农产品,在基础农产品方面允许国内保护是国际贸易惯例。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