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0年,一批纺机企业完成了华丽转身。比如,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期间成立,与旗下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形成了“南纺北织”的产业格局;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实现了民营股份制改制;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改制成立了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这10年,行业的区域结构、产业调整进一步得到深化,行业确定了“调整转型、创新升级”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要素投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技术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高中端发展、企业形态由“小而弱”向“大而强”转变的目标。
科技进步大提高
10年间纺机制造工艺获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国产纺机在得到国内客户认可的同时,设备出口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统计数字表明,2002年工业总产值(当年价)293.74亿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073.67亿元,增长265.52%;2002年纺织机械出口总额出口总额3.76亿美元,2011年纺织机械出口总额出口总额为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97.07%。
10年里,国产纺织机械技术进步呈突飞猛进、一路高歌之势,国产设备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且不少设备还实现了出口海外的目标,基本改变了纺机依赖进口的局面。无论是纺纱设备还是织造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高速高效、省工节能的趋势都更加明显。这期间,经纬股份公司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高效、低耗的、由JWF1418A型自动落纱粗纱机、JWF1851型细纱机、JWF9561型粗细联输送系统和SMARO-1自络联型自动络筒机等部分组成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实现了粗纱、细纱、络筒三个工序的自动化连接。经纬股份公司凭借该设备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在国家级五年重大科技成果展上亮相,是纺机行业的骄傲和自豪。
10年间,化纤设备在智能化、优质高产、差异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向节能、减排、降耗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一批能与国外知名企业争夺全球市场份额的企业和产品。比如,北京中丽制机公司的双胞胎卷绕头和环吹风装置市场占有率有了极大提升;江苏宏源纺机的高速弹力丝机凭借品种多、速度快、技术含量高、运行稳定等优势,一度成为国内同类设备的领跑者,并牢牢坐稳了国内市场头把交椅的位置。
过去的10年,纺织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仅“十一五”期间国家“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专项”支持的纺机技改项目就达108项,国家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3.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排了9个课题、21项“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科研项目;行业建立起了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一大批省市级技术中心。
这10年是纺织机械行业为纺织工业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10年。“十一五”期间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平均每年增长155%,纺织机械获奖项目占全步纺织工业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数量的32.7%,其中一等奖占15%,二等奖占21%。由行业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纺织机械企业合作成立的“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批准进行试点。这期间,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比如,2010年国产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达到78.78%,主要产品中,棉纺细纱机、粗纱机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中高档剑杆织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自动络筒机超过25%。
这个10年,对于纺机行业是满载收获的10年。无论是设备进出口数量还是国产设备质量水平,无论是科技自主创新项目还是行业结构调整都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10年为建设整个纺织强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10年为国产设备在世界正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弹指一挥间,10年转瞬而逝。我们相信,由于有了这个10年,下个10年才会更加精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