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为从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推动桑蚕业发展,作为自治区政协委员的宜州市政协主席韦丽忠,联合其他5名区政协委员联合提交《关于建立广西蚕业发展基金并制定“蚕茧收烘管理办法”的建议》提案,得到了区经济委员会的重视。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韦丽忠再次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宜州市建设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由此把宜州市桑蚕业推上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
2011年,在自治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宜州市区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被列为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道喜对提案亲自作出批示,自治区工信委、农业厅、科技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都先后给予答复。
20多年来,宜州市政协通过多次组织开展桑蚕业视察调研活动,向各级政协大会提交关于重视发展桑蚕业的提案多达68件,有上百名委员参与到系统工作中,为宜州市桑蚕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统计,2002年,宜州市桑园面积7万亩,鲜茧产量约7000吨,总产值1亿多元,养蚕农户近2万户。而10年后的2011年,宜州市桑园面积已增加到30.3万亩,累计养蚕134.9万张,鲜茧产量5.04万吨,养蚕农户11万多户,养蚕收入17.64亿元;蚕丝绸加工企业11家,生产白厂丝2600吨,坯绸330万米,蚕丝被8万床;桑枝食用菌生产企业4家,蚕沙企业3家,整个桑蚕产业产值达30.64亿元,蚕茧收购及加工产业税达2828万元。
桑蚕产业犹如汹涌大潮席卷宜州农村,宜州全市3500多个自然屯90%以上种桑养蚕。有人编了这样一首山歌表示对宜州农民养蚕致富奇迹的羡慕和赞叹:“宜州农民真幸福,生活可以比干部。月有工资年有奖,银丝铺就致富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