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田:十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纺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纺机出口逐年增长。2002年,我国纺机出口只有3.57亿美,到2011年,我国纺机出口已达22.45亿美元;另一方面,在纺织机械产品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纺机协会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从而在国际纺机业界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促成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与ITMA亚洲展览会的联合行动中,中国纺机协会起到了关键和主导作用。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工作,终于达成了国际纺机业界两大展会的强强联合。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三次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我国纺机行业的国际地位,提升了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国内纺机生产企业与国际著名纺机生产企业同场竞技,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客户管理方式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另外,通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性展会,让更多的欧洲知名纺机制造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及亚洲市场,进而吸引他们到中国来投资建厂,逐步把中国打造成为全亚洲的纺机生产基地,甚至有可能成为世界纺机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中国纺机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境外的各种展会。这些行动都为大力宣传和推广我国的纺机产品,树立我国纺机行业在国际纺机业界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工作从四方面着手
行业协会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建设纺织强国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持,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纺机协会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组织和协调行业工作的重要职责。
记者: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纺织行业实施《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的关键之年。中国纺机协会在指导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完善协会服务上将要开展哪些具体的工作?
王树田: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纺机协会的工作将会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科技项目的指导和落实工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011年初,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发布了《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其中包括重点发展8类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加快50项纺织机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推广7个领域中的38项纺织机械先进适用产品和技术,即“50+38”项目。针对“50+38”项目,中国纺机协会已经分门别类地以不同形式组织相关企业进行攻关,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发展状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2011年,纺机行业还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到“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示范工程中,并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目前,苎麻机械项目、数控化针织加工项目等两个“数控一代”纺机设备重点项目已经启动,这两个项目与“50+38”项目相互吻合。其中,“数控一代”苎麻机械项目已成立了由7家单位参与的“新型芝麻工艺技术装备创新联盟”,构建起了一条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二是在推进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中要有所作为。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一直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推进纺机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当前纺织机械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协会要积极研究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引导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三是规范协会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四是全面提高协会工作的综合能力,做好会员管理、专业委员会管理的制度化,统计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系统化和各项服务的专业化等工作。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行业协会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纺织建设纺织强国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持,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纺机协会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组织和协调行业工作的重要职责。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积累了许多为行业企业服务的经验,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秉承“企业离不开,政府信得过,行业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办会宗旨,真正把协会建设成一个企业需要、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组织。
<<上一页[1][2][3]